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下表反映了
A.国际贸易发展导致了自然经济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对外贸易
C.鸦片贸易导致了中国长期的贸易逆差D.经济结构变动致使中外经济联系加强
2021-11-2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近代武汉的崛起

材料一   张之洞督鄂前,武汉民族工业完全空白。他上任后的18年内,本着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的指导思想,创办了包括军事工业、钢铁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各个企业内部又自成体系,如汉阳铁厂就是集开矿、采煤、炼铁为一体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张文襄公治鄂记》中评论张之洞“治鄂为他人所不能及者”有四点,即“远识”“毅力”“缜密”“精勤”。湖北曾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其文化与学术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身兼学者和官僚两重身份的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后,十分重视文化和教育。通过创办各式学堂,构建起传统教育与新式教育,普通教育与实业教育、军事教育相互配合,一起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湖北也是近代派出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湖北新政培养出一大批诸如黄兴、宋教仁、李四光、刘艺舟等政治文化名人。他们或驰骋于疆场,或耕耘于科学和教育园地,成为20世纪中国政治科技与学术的精英。从19世纪60年代至辛亥革命爆发的五十多年内,武汉地区没有发生大的战乱和天灾,武汉获得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发展环境。自五口通商尤其是上海开埠后,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长江沿线尤其是长江中上游城市汉口等相继开埠,长江干线成为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于是,武汉因其长江之居中位置而成为内地通往上海的唯中转点。汉口的市场吸引力和辐射力也大大增强。

——摘编自涂文学《“湖北新政”与近代武汉的崛起》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就城市的影响力而言,上海、广州、武汉可谓风头最劲。上海挟江海交汇之势而成为中外贸易之门户;广州久为通商口岸,华洋混杂,中外交通,经贸影响自成一格。而武汉则以更活跃的政治表现进入中国近代史的舞台,承载起国家民族所赋予的神圣使命,以“大武汉”的磅礴气势,书写了近代史上舍我其谁的时代担当。正如《武汊之歌》中所唱的:“用我们的热血铸造起荆楚之魂,用我们的脊梁托起一个新的乾坤。”2020年,当新冠疫情发生时,医学专家钟南山更是动情地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摘编自周德钧《“大武汉”之崛起—论武汉建市的历史缘由与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武汉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请你对“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进行解读。
3 . 轮船招商局成立之初,面临与外国轮船公司的激烈竞争。总办唐廷枢认为轮船招商局有三大优势:一有漕米装运:二是招商局经费、栈房、轮船用度、驳船扛力均比外商轮船公司节省;三由本国人揽本国货物,容易取信。这三大优势
A.表明轮船招商局有政治体制保障B.说明民族工业发展均得到政府支持
C.有助于打破外商对航运业的垄断D.反映“实业救国”已成为国人共识
4 . 据统计,1845一1846年,上海“熙春”“工夫”“屯溪”“雨前”“小珠”五种茶叶出口的平均价格为每担37两白银,而1850—1851年,平均价格下降到每担22.1两,到1856—1857年更降为每担18.2两。据此可知,近代上海
A.区位优势有待进一步提升B.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有所降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由于洋布畅销,19世纪末各地商人纷纷开设机器织棉布厂,仅仅15年时间,新开设机器织布厂多约60家,遍布全国东西南北各地,且因其工价低、运费省,日益取代进口洋布。从此,民间俗称的“洋布”不再只指外国棉织品,而成为以新式机器纺织的机织棉布通称。该现象反映出(     )
A.棉纺织业呈现工业化发展趋势B.政府放弃传统抑商政策
C.国产机织布占据市场主导优势D.民众购买国货热情高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