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民国初年,中国有些地区的乡村手工业在艰难中发展起来。在江浙与河北的部分地区,计算实际报酬后,或出售棉花、减少织布。这表明(  )
A.民族资本主义在艰难中曲折发展
B.“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
C.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
D.传统自然经济仍然居于主导地位
2 . 下表是甲午战争以前中国买办投资的去向(1840—1894年),据此表可知,买办
项目支出额占总数%
交存外商企业的保证金约1亿两50
附股于外商企业约1200万两6
购买城市房地产约3000万两15
投资于近代工业、航运业约500万两2.5
投资于商业、银钱业约5300万两26.5

A.资本的产业资本转化比例较高B.事实上主导了近代中西方贸易
C.对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双重作用D.阻断了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3 . 晚清时期,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直言不讳地说:“机器进口,恐非西国之福也。”而另一位英国人也曾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这反映出制约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外国资本的压制B.封建主义的束缚
C.官僚资本的侵蚀D.自身经营的不善
4 . 关于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
②民族资产阶级完全依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③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毫不妥协的革命性
④民族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2020-06-01更新 | 509次组卷 | 78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合格考)试题
7 . 2007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社会原因是
A.出身低微,社会地位低下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C.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D.商场上勾心斗角的刺激
8 . 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019-08-11更新 | 342次组卷 | 46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
10 . 20世纪30年代,中国只有上海工业可完全按国际劳工局的16大类分类法进行分类。在所统计的180余个三级行业分类中,只有上海一地拥有该行业的工厂,占全部工业行业三级细类的近40%,特别是电器等新兴工业行业。这折射出
A.中国工业重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交流
B.中国的社会性质不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
C.上海工业发展根源于通商口岸的优势
D.中国外贸中心开始从广州转移到上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