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地位和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1872-1894年各类企业厂数与资本额
年代
商办企业
官办或官商合办企业
外商企业
设厂数(家)
资本(千元)
设厂教(家)
资本(千元)
设厂数(家)
资本(千元)
1872~1894年
53
4 697
19
16 196
103
28 000

各省动力状况及职工数(1915年)
省份
工场数(家)
职工数(万)
人口总数约(万)
动力使用(机器动力)
不用动力
合计
山东
121
815
936
2.477 4
3 792
江苏
149
1 139
1 288
14.267 8
2 588
安徽

386
386
2.468
1 622
湖北
17
515
532
3.679
3 414
云南




932
贵州

17
17
0.060 6
966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分析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2014-06-13更新 | 13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浙江临海市杜桥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2 . 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
A.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
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
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
3 .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民族资产阶级积极捐款,支持十九路军;长城抗战爆发后,各地工商界人士开展捐款购机运动;爱国商人自发抵制日本经济侵略等。这些史实说明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B.民族资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大比重
C.飞机制造已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新式工业
D.民族资产阶级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4 . 如何分析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的关系,同学之间出现了两种观点。你认为能够成立的是
甲: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再证明,只有先争取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乙: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先近代化争取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A.乙方观点B.甲乙方都对C.甲方观点D.甲乙方都不对
2014-01-06更新 | 10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梅县东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5 .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近代矿业企业以官僚资本为主
B.抗日战争前的矿业生产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C.锑锡产量的逐年增加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发展迅速
D.中国近代矿业呈现出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2013-12-20更新 | 3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吉林省龙井市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下图为荣宗敬家族企业的纱锭数量统计,它反映出( )
年份1918年1920年1922年1924年1926年1928年1930年1932年
纱锭(枚)2995264000134686139686173394190808307432566808

A.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辉煌B.一战后民族资本陷入困境
C.荣氏家族发展成垄断官僚资本D.一战后荣氏纺织业发展迅速
2013-12-04更新 | 7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望江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分析以下材料,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有 (  )

企业数量表
项目民族企业官办企业外商企业
企业数量(家)300311931

①资金少                                                ②数量少                 
③技术力量薄弱                                      ④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13-12-04更新 | 10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黑龙江省哈32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下表是某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根据该表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
时期注册公司数资本总额年均设立公司数每个公司平均资本
1903-1908年127家5122万元21家40.5万元
1913-1915年124家2442万元41家19.6万元

A.中小企业数量呈增多趋势
B.民族资本主义整体上呈现萎缩趋势
C.中国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
D.民族资本呈现增多趋势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

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剧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来移风易俗作用。

﹣﹣《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第一册

材料二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

材料三归根到底,在近代中国决定和承担近代化任务的主要载体都是中国的资产阶级。

﹣﹣林家有《孙中山的革命观﹣﹣兼论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这反映了中国当时流行的什么思潮?

(3)运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10 . 从下表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有 (  )
项目私人企业官办企业外商企业
企业数量(家)3003151931
企业资本(万元)72917539782

①资金少 ②规模小 ③技术力量薄弱 ④受官办和外商企业挤压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13-12-03更新 | 10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浙江省宁波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