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铁器生产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扩展,使列国的生产为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春秋中后期牛耕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开始使用铁犁,耕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牛耕的推广和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使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的个体经营方式成为可能,这就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男耕女织的综合型小农经济开始形成,并成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刘涛、齐秀生《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促进》

材料二:全国棉布应有产量中机制布与手织布的比重变化(%)

时间项目1860.年1894年1913年
手织布所占比重96.8285.8565.17
其中:农村土布96.8285.8563.89
机制布所占比重3.1814.1534.83
其中:进口机制布3.1813.3632.57

(注:手织布包括农村土布和改良土布,机制布包括进口机制布和国内机制布)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进口机制布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学者吴汝纶在《深州风土记》中对直隶一带有如下记载:“畿辅深冀诸州,布利甚饶,纺织皆女工。近来(1900年前)外国布来,尽夺吾国布利。间有织者,其纱仍购之外国,故利入益微。”这说明中国近代手工棉纺织业
A.在洋布冲击下全部走向破产
B.出现纺纱与织布分离的趋势
C.开始向机器纺织的方式转变
D.以洋纱为原料的纺织业迅速发展
3 . 《法华乡志》记载:“光绪中叶以后,开拓市场,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这说明近代中国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B.手工业完全消失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D.工业化彻底实现
16-17高一下·北京·期中
4 . 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近代工业开始出现
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
A.①②B.③④C.②⑧D.②④
2019-04-29更新 | 278次组卷 | 17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①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加快
②近代企业开始出现
③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④各地经济发展日趋平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