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恩格斯说:“每一次历史的灾难都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自拟一个具体论题,予以阐释。(要求:信息准确,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1-12-13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第一中学锦山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一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经济结构的近代化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谈谈你的认识。(观点明确,调理清晰,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2020-12-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伊罗生就美国的中国形象做过较系统的研究和考察,在他的《美国的中国形象》一书中,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18世纪的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是“尊敬”的,1840-1905年间基本上是“厌恶、轻视”的,1905-1937年间又变得相对比较“善意”了。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基本上也代表了当时主要的西方国家舆论对中国的看法。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请任选其中一个阶段,谈谈你的观点,并从中西双方的角度,结合史实加以论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其代表作(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认为,8世纪以前,东西方走在一条大致相同的发展道路上,西方并没有完全为西方自己独有的内生优势,18世纪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同时期的英国不相上下,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英国走向了工业化的道路,而中国则继续在集约型的农业道路上发展着。他认为造成这种背离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二是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中国用的是人力和牲畜力,英国用的是机器动力,而机器动力的能源来自煤。煤的产量,英国一个世纪里翻了五六倍。与此相比,长江三角洲远离中国的主要煤产地。所以,英国和长江三角洲在1800年以后出现的大差距或“大分流”是一种历史的机缘巧合。

——摘编自卢汉超《中国何时开始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西方学界热衷唱盛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彭慕兰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