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两朝不仅与亚洲各国,而且与欧美一些国家也发生了贸易联系,其海上贸易可谓全球化了。例如,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海贸易后的几十年里,向中外商人开放的大大小小港口计有一百多处,遍及沿海南北,而以广东最多。清代高船的数量不断增加,进出口的商品数量也不断增加。如1758—1767年的10年间,贸易总值为288045650两,而1828~1937年的10年间增至为784864050两。明清时期的航海贸易,中国之所以占绝对优势,是因为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在宋代已经达到的高水平上惯性向前发展的结果,由于生产力水平较高,手工业品工艺精湛,中国输出的商品不仅门类齐全,品种繁多,而且物美价廉。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的以禁为主,实际上随着政策的时宽时严,对外贸易从未间断,有时还出现了较大发展。郑和的航海活动震动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各国,各国统治者纷纷遣使“执圭棒帛而来朝,梯山航海而进贡”,使中国所特有的朝贡贸易发展到了极点。这在客观上对中国私人海上贸易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张增香《试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色》

材料二     近代中国主要进口商品所占比重(1871-1936年)占进口总值%

年份鸦片棉布棉纱棉花煤油钢铁机械 工具化学染料 及颜料交通 器材其他
1871-187337.730.22.83.80.90.923.7
1891-189320.520.514.60.93.72.71.80.534.8
191319.312.70.54.56.45.31.45.644.3
192021.810.62.47.15.28.33.26.40.834.2
19317.60.312.64.56.06.23.18.02.649.1
19361.50.23.84.22.213.26.410.82.355.4

——摘编自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71-1936年中国近代对外贸易进口商品的变化趋势及对中国的影响。
2 . 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平均每年出口茶叶45万担,1868年增至152万担,1888年达到241万担,并逐渐形成了浙江、福建、安徽、湖南、湖北等大面积的产茶区。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A.茶叶生产的区域性分工开始形成B.晚清中国农业生产已经实现机械化
C.南方地区超越北方成为经济重心D.中国不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22-09-2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61年,天津洋布的价格甚至“仅及土布价钱的一半”,但是即便如此,它也只是使“直隶和邻省的城市和集镇的人民因洋布较土布便宜而购买洋布”,而广大的“农村人民仍然爱好他们自己织的土布”,这表明当时(     
A.农民的购买力大幅下降B.农村经济破产日益加剧
C.传统自然经济根深蒂固D.列强侵略还未深入内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列表格反映了晚清国民生产总值和政府财政收入所占比例。通过表格可以看出(       
晚清国民生产总值约33.38亿两白银
其中来自农业生产部门约占75%~80%
其中政府财政收入总额约2.5亿两白银
其中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约1亿两白银
A.传统经济结构阻碍近代化进程B.晚清中央集权制度趋于瓦解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益解体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逐步加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同治年间,英商到台湾农村劝诱农民种植茶树“而贷其款”,收成之时“悉为采买”。光绪年间,俄人在黑龙江阿城、双城、滨江等地,以现金和种子贷与种植甜菜的农民,订立契约,所产甜菜归其收购。这一现象主要表明当时中国
A.农村经济市场化的程度提高B.沿海通商口岸农产品商品量增长
C.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D.农业生产部门都卷入了世界市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近代中国主要出口商品所占比重情况(占出口总值%)
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占出口总值情况

上表数据反映出近代中国
A.传统手工业逐步丧失竞争优势B.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已经成为了列强商品倾销市场D.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8 . 下图所示为1840~1853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情况(图中所列为正当商品贸易额,不含鸦片贸易)。这一数值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进口关税的提高B.通商口岸的增多
C.自然经济的抵制D.中国民众的贫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具有近代意义的世界历史,主要体现在世界交往普遍发展基础上的劳动方式的改变。作为世界历史的一个缩影,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解体无疑是劳动方式变革的必然结果。这揭示了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源B.闭关锁国导致传统贸易体系解体
C.中国对外交往趋向近代化D.开埠通商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冲击
10 .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术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给各机场织制,制成的布再由染场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说明
A.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动B.福建农村近代工业占主导
C.通商口岸带动周边地区发展D.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深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