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表》(单位:万两)所含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
1849328177%96923%4250100%
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
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商税、各项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A.中国开启近代化的进程
B.政府财政收支失衡
C.中国传统产业陷入困境
D.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2 . “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当时中国人重农思想依然浓厚
B.近代工业意识远未深入人心
C.近代工业地区发展非常不平衡
D.沿海地区大都赞同近代工业
3 . 1869年12月18日,《上海新报》报道称:“华商富民若在上海兴办船厂,可买西人做成的各种机器。”该报道从一个侧面证明当时中国
A.已有私人投资近代企业的倾向B.已经兴起实业救国的思潮
C.传媒界意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D.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上海县志》记载了同光时期一个独资经营五金铺的商人朱佩珍:“起家徒手,无所资藉,徒以重然诺,审取与,为士大夫所爱重。东西各国人士来此经商或旅游者,闻其名,争结纳焉。”此记载可以用来佐证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近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变化
C.买办阶级的形成
D.上海近代工商业已经起步
5 . 国家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现代社会看重软实力的竞争。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公民社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力量。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当今美国的软实力主要依靠的是公民社会而不是政府,中国则倾向于依靠政府政策和公共外交手段来影响中国软实力。
——约瑟夫•奈著《权力的未来》
(1)试以唐宋的史实为例,从文化价值、社会制度等角度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史实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政府主导下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所作的努力有哪些?
(4)有人认为,美国开国元勋奠定了美国发展软实力的基础,请从价值观念和体制构建两个方面说明这一观点。
6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沃勒斯坦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存在三重结构:中心、边缘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半边缘。中心国家是那些在世界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支配其他国家的国家;边缘国家指那些受控于中心国家的国家;而半边缘国家指那些既可以某种程度上控制边缘国家,又在某种程度上受控于中心国家的国家。他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是以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为基础而建立的,在这种分工中,世界经济体的不同区域即中心区、边缘区、半边缘区,被派定承担特定的经济角色,发展出不同的阶级结构,因而使用不同的劳动控制方式,从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转中获利也就不平等。三种角色中缺掉任何一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就不可能存在。”

——美·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


从影响经济发展的要素(至少三个)的角度,任取中心区、边缘区、半边缘区中的一个,选取有代表性的国家,说明影响该区域地位形成的原因。
2017-02-2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官营手工业的压制下,民间手工业的生存空间狭窄。他们为了生活和避免无谓的竞争,彼此之间总是对技术秘密实行封锁,甚至为保守一技之长,传子或传媳而不传女,或有女不嫁。……再加之中国封建社会周期性的社会动荡,不仅使数十年、数百年积累的社会财富毁于一旦,而且使手工业生产的主体——家族不断更换,难以长期和连续发展。还有我国的多子继承制度所造成的折产不断,致使生产资本的积累和生成规模的扩大极为缓慢。

——摘编自张九洲《中国经济史概论》


材料二洋务派幕僚郑观应主张与外国“决胜于商战”。强调“用官权以助商力所不逮,而后战本固,战力好也。”他说:“第商务之战,既应藉官为护持,而工艺之兴,尤必藉官权为振作”,“造作则借官率以兴创之”。对于采矿业,他认为,“全恃官力,则巨费难筹,兼集商赀,则众擎易举。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挠,兼倚官威则吏役又多需索,必官督商办,各有责成。商招股以兴工,不得有心隐漏;官稽查以征税,亦不得分外诛求”,于是“上下相维,二弊俱去”。

——摘编自宋美云等《近代天津工业与企业制度》


材料三苏俄(联)政府从新经济政策初期的被动容忍私人资本主义存在,逐渐转变为主动地适当地利用和发展一定的资本主义成分。1921年12月政府作出决定:凡雇佣工人20名以下的小企业,不论是否已被国家接管,一律归还业主或者出租。1921年—1922年,14个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1922年3月成立17个公私合营企业。直到1922年上半年,私营企业多达257个。

——摘编自李冠乾《苏联史研究》


根据材料一,概括阻碍古代中国民间手工业发展的因素。
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思想家们为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提出了怎样的经营方式?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提出此经营方式的原因。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联)政府利用和发展私营企业的意义。
2017-02-24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通商银行创办于1897年,是中国第一家新式银行。总行第一任大班是曾在汇丰银行任职数十年的英国人美德伦。该行创办时的主要投资者多是封建地主官僚、买办和商人。该银行的创办和经营( )
A.有利于洋务企业的转型和发展B.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实现了西方国家的对华资本输出
10 . 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间出现了以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关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A.集中在机器制造领域
B.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
C.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
D.大多在沿海开放口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