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2019-06-08更新 | 8988次组卷 | 92卷引用:甘肃省会宁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欧洲,富裕企业家、零售商人、手工艺人和旅店老板等人被称为“中产阶级”,在当时字典里的定义是“缺乏宫廷教养,不特别有礼貌”。18世纪中叶,大量自由职业者出现,如律师、医生等。19世纪,西欧的中产阶级大约占总人口的15%到25%。……最上层是一小群银行家族、工业巨头、最富有的批发商人以及顶级政府高级官员和大使;其次是律师和公证人,以及靠商业、出租地产等的家族;最底层的是商店店主、葡萄酒商、职位较低的官员、教师、手工艺人等。19世纪上半叶,由于西欧大部分地区土地所有权依旧是选举权的基础,因此中产阶级拥有的土地比重飞速上升,政治影响力越来越大。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中产阶级迅速扩大,中下层的增长尤为迅速。女性在商场职员、速记员、秘书、服务员等职位中的数量急剧增加,护士也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

——摘编自约翰梅里曼(美)《欧洲现代史》

材料二   最初,买办多是供应宫廷用品的采买商人。1842年后,买办逐渐变为依附于洋商的中外贸易中介人。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这些人不仅在经济上活跃,而且在政治上也很活跃,是苏南“借师助剿”抵抗太平天国的始作俑者。但买办中另一部分人,如郑观应、徐润、虞洽卿等人,他们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企业争利于市。开埠之后,商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从京广杂货店到华洋杂货店,经营五金、洋布、棉纱等。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90年代之间,中国先后出现过300余家新式的工业企业,其主办人或投资人主要是官僚、买办、商人、地主。有人统计,在1872年到1913年之间,近代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55.9%,商人占18.3%,买办占24.8%,而且投资于近代企业的地主,大都有某种官僚身份,很多是二、三流的洋务派或洋务派的幕僚,绝少是土地主。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中产阶级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前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