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
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2023-06-10更新 | 7360次组卷 | 38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继昌隆缫丝厂在南海创办后的三年,到厂学艺取经的人就达一千多。而且,继昌隆缫丝厂所在的简村至江浦一带,仿照继昌隆设厂的就有四家;八年后,当地的机器缫丝厂增加到十家。这些现象反映出(     
A.华侨办厂设局得到政府支持B.机器生产受到民众广泛认可
C.当地民众具有先进经营理念D.近代企业利润促进行业发展
2022-10-19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稳派名校2023届高三10月调研历史试题
3 . 陈旭簏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谈道:“不值得尊敬的买办创办了值得尊敬的民族企业,人和事业脱节了。这种脱节打破了人们喜爱的同一性,显得那么别扭。但它是活生生的历史造成的。”作者意在揭示(     
A.买办复杂又矛盾的身份特征B.近代买办阶层社会地位卑微
C.买办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D.近代民族企业来源成分复杂
4 . 洋务运动时期,一些向洋务企业投资或参与经营的买办、富商或官僚,利用获得的经验或部分资金另办私厂,如1878年曾投资轮船招商局并任过总办的朱其昂就在天津自办了贻来牟机器磨坊。这说明洋务运动(     
A.潜藏着走向破产的必然性B.加剧了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
C.缺乏近代企业的管理体制D.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改编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封建经济的某些破坏,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新式工业,主要出现在缫丝、棉纺、煤矿、船舶修造等业。在民族工业产生时期,地主和官僚的投资占一半左右,买办投资亦占颇大比重。但在20世纪以后,就主要是商人投资了。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占有相当重要地位;在爱国主义的思潮下。有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志之士在艰难中集资创办新式企业。民族资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限制和压迫,同它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利润优厚,民族资本家称之为“黄金时代”。1914~1919年间工矿业投资约有1亿元,棉纺织等行业繁荣,直到1922年。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比之具有垄断性的外国在华资本则膛乎其后。最有发展的华商棉纺织业也难与日、英在华纱厂竞争。20世纪20年代,民族工业一度出现萧条。20世纪3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恢复活跃,发展到高峰,估计工矿交通运输业的资产净值在13亿元左右。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末,受到战争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趋于萎缩,甚至处于破产的边缘。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6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在大生纱厂连年盈利后,便走上大规模、跨行业的扩张之路。但该厂无论在采用新技术方面,还是在强化内部积累方面,皆缺乏应有的力度,最终因信用风险凸显而被银行团接管。这说明近代民族企业(       
A.生存环境恶劣B.需要政府大力扶持
C.忽视企业信用D.应提升核心竞争力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工业工人地域集中情况统计(1894年)

地域工人数/人占工人总数比/%
上海36 22047.75-46.40
汉口12 850-1335016.94-17.10
广州10 30013.58-13.20
天津3 080-41804.06-5.35
福州及其附近2 970-3 2403.92-4.15
九江1 0001.32-1.28
南京700-10000.92-1.28
汕头0090.79-0.77
厦门5000.66-0.64
其他7 630-7 67010.06-9.83
共计75 850-78 060100.00

注:此表仅包括工厂工人,不包括采矿业工人。

——摘编自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1840-1895年)》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中国近代经济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分析。(要求:信息明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8 . 下表为根据《中国旧海关史料》整理的各区域重要口岸机器进口额统计情况。
1921—1930 年各主要通商口岸机器进口额比例关系(%)
大连天津胶州江口上海厦门广州其他口岸
1921年6.9916.866.305.2155.200.141.337.97
1930年22.635.645.963.4350.180.521.6010.18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A.工业地域分布失衡B.工业结构体系完善
C.经济中心发生转移D.对外贸易总额增长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季末年,“潘侃(徽州商人),少时随着伯父、叔父入蜀经商,后又从父亲手里领取了少量资本,转贩于荆(湖北荆州)扬(江苏扬州)吴楚之间,不久成为大富翁”。此后,他的两个儿子继续从事父亲的事业,“家业大饶”。

——摘编自张海鹏、王廷元《徽商研究》

材料二   1831年,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封革除淮盐积弊,改行“票法”,靠盐业专利发迹的徽商开始衰败。典当业也因左宗棠垄断及外国银行的侵入而中落。茶、木两商则由于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连年亏损。尤其是随着帝国主义入侵,外资渗入,国外商品倾销,徽商经营的行业大多被其替代。同时与帝国主义、军阀官僚联系密切的广东、江浙财阀开始兴起,只掌握传统商业知识、技能的徽商,在商业领域逐渐失去其操纵、垄断和独占的地位,开始走下坡路。

——摘编自庞利民《晋商与徽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潘侃及其后代“家业大饶”的社会条件。(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致使徽商“开始走下坡路”的因素;说明徽商当时“自我救赎”的办法或途径。(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022-01-0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自张东刚《政府消费支出变动与近代中国经济的增长》

材料二   1800年前,世界经济是多中心的,中国是中心之一。在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欧美国家是中心区,中国由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之一逐渐边缘化,成为欧美国家制成品的销售地和原料产地;由于缺少先进的交通工具、运输费用昂贵、“厘金”制度阻碍、西部产品质量不佳等原因,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大,西部内陆成为东部沿海制成品的销售地和原料来源地。这样,在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之间也形成了中心-边缘关系。

——摘自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消费的变动趋势及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经济格局从中心走向边缘的原因。
2021-12-0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红色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