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中国近代化,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年代商办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商企业
设厂数(家)资本(千元)设厂数(家)资本(千元)设厂数(家)资本(千元)
11872~894年534697191619610328000

各省动力状况及职工数(1915年)

省份工厂数(家)职工数(万)人口总数约(万)
动力使用
(机器动力)
不用动力合计
山东1218159362.47743792
江苏1491139128814.26782588
安徽3863862.4681622
湖北175155323.6793414
云南932
贵州17170.0606966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第一辆出厂的1954年毛泽东给爱姆发

解放牌汽车动机试制成功的贺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及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这些现象出现的条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化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早期西方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是重商主义的盛行。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至高无上的,它代表真正的财富,国内贸易不能增加金银,所以应扩大贸易顺差,转从他国获取。一方面,给出口商予以补助,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其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采取这些措施,国家会受益匪浅,日进斗金,不仅可维持王室的开支,改善民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更多的舰队,更广阔的殖民地,更大的生产,更丰厚的利润,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国家会日益殷实。

——摘编自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近代国门被打开后,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西方各国“平时谋国精神,专在藏富于商,其爱之也若子,其汲之也若水。盖其绸缪商政,所以体恤而扶植之者,无微不至,宜其厚输而无怨也”。“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表达,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庚子之后,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国内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中国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国人主权意识进一步觉醒,“主权亡则国亡”成为普遍共识。20世纪初,人们的利权观念之侧重点已由经济利益转向国家主权。这充分地显示出20世纪中国轰轰烈烈的收回利权运动的宗旨主要是收回国家主权。

——摘编自袁为鹏《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内在矛盾与误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重商主义和晚清中国经济思想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早期西方重商主义与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认识。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6年,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工人,专门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零配件。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造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19世纪70年代,这家工厂发展很快,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不久又能生产车床、气锤等。不过直到此时,发昌机器厂自身的力量还很薄弱,它制造的小火轮船,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发昌机器厂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兼并。

——摘自《历史2》(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1894年,张謇考取状元,但他未贪恋官场,而是选择了实业救国之路。1895年,他在南通开设大生纱厂。据唐闸镇(大生纱厂所在地)的老人回忆,大生纱厂开工前夕,当地农民根本不知道工厂是怎么回事,因此不愿进厂做工。张謇让人把工厂门打开,开动安装好的机器,任由当地农民前来观看。村中的孩子都对这种飞转的纺纱机器十分好奇,胆子大的还动手学接线头,干满七天者,每人还能领到几串钱。农民们一算,进厂做工比在家织布挣钱多,纷纷前来报名。

——摘自《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Ⅱ岳麓书社)


(1)方举赞和张謇在开办工厂过程中都有优势和困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各自不同的优势和困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张謇的人生选择和解决困难的方式谈谈自己的认识。
2019-02-06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青州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其代表作(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认为,8世纪以前,东西方走在一条大致相同的发展道路上,西方并没有完全为西方自己独有的内生优势,18世纪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同时期的英国不相上下,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英国走向了工业化的道路,而中国则继续在集约型的农业道路上发展着。他认为造成这种背离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二是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中国用的是人力和牲畜力,英国用的是机器动力,而机器动力的能源来自煤。煤的产量,英国一个世纪里翻了五六倍。与此相比,长江三角洲远离中国的主要煤产地。所以,英国和长江三角洲在1800年以后出现的大差距或“大分流”是一种历史的机缘巧合。

——摘编自卢汉超《中国何时开始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西方学界热衷唱盛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彭慕兰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一览表(单位:英镑)

年份1840184318441845
货值524198145618023036192394827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生丝数量一览表(单位:万镑)

年份184318451853
出口量17871322062894

材料二   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

——《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

材料三   1905年,清政府奏准《出洋赛会章程》……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商部即咨行各省督抚,晓


示商人,劝谕参加。商部在博览会会场设立事务所,经理华商与会有关事务,向华商提供各种帮助。……

1910年6月,南洋劝业会在南京正式开幕……共设农业、医药、教育、工艺、武备、机械、美术等9个展览馆和一个劝工所。另设暨南馆l所,陈列南洋各埠华侨之出品;参考馆3所,主要展出外国产品

——《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


(1)分析材料一,指出这一经济现象所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参展商品的特点。
(3)据材料二、三,指出晚清时期对外政策有何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经济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的认识。
2019-04-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明清时期中国棉纺织技术领先,“南京布”一度畅销海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京布”得名于明清时期来华经商的西方人,产地是以松江为中心的广大江南地区。南京布曾是中国重要的外销货物,在大宗出口商品中输出量居于前列。南京布的热销适逢古代丝绸之路的衰落,两者之间大致承接,堪称丝绸之路的续篇。只是材质从丝绸变为棉花,消费者从达官贵人改易为普通民众。1819年是南京布出口的高点,也是由盛转衰的拐点。南京布的衰退,原因之一在于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的抱残守旧、缺乏进取,业者墨守成法,不知改良。

——摘编自郭卫东《丝绸之路续篇:“南京布”的外销》

材料二   早在明代之前,棉纺织生产就已经发展成为经济领域中最大的产业之一,供养着数以百万计的耕种者、纺织匠和织布匠。棉是纳税的媒介,是比丝绸、苎麻和其他纺织纤维更常见的织物。在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印度和中国就曾经是主要的经济区域,它们的棉纺织品生产技术远超欧洲各地。然而,在1750年之后,欧洲的经济发生了巨变:它进入了工业化进程,纺织行业率先进入了机械化。到19世纪初,印度、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从全球的生产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而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当中,它们也一直未能摆脱这种地位。

——摘编自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概括“南京布”畅销海外的原因及其影响。
(2)据材料一、二,指出“南京布”由盛转衰的原因以及中西方经济地位的转换。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南京布”盛衰变化的认识。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一览表(单位:英镑)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生丝数量一览表(单位:万镑)

材料二 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厂借助机器”。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资;器、绸If、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

——《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


材料三 1905年,清政府奏准《出洋赛会章程》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商部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商部在博览会会场设立事务所,经理华商与会有关事务,向华商提供各种帮助……1910年6月,南洋劝业会在南京正式开幕……共设农业、医药、教育、工艺、武备、机械、美术等9个展览馆和一个劝工所。另设暨南馆1所,陈列南洋各埠华价之出品;参考馆3所,主要展出外国产品。

——《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该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为我们研究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的政策与鸦片战争前有什么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经济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化是一场深刻的、全面的社会变革,不仅仅是指经济和技术的现代化,还包括思想文化的先代化。衡量一个国家的近代化水平,不仅要看到其在经济上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更要认识到它在近代化道路上的巨大缺失,正如李卓在《日本近现代社会史》中说,“一个国家,如果它的国民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近代人的转变,使之具备人的近代人格、近代品质,就不可能成功地从一个落后国家跨入近代化国家的行列。”

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外国家近代历史中的相关史实为例,谈谈自己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017-05-2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届高三4月月考(高考全国统一全真模拟二)文综-历史试题(重点班)

9 . 随着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世界开始向近代社会迈进,中国社会经济在这股潮流的冲击之下,也开始了艰难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1895—1899年)

行业1895年1899年发展速度(1895=100)
棉纺织业华商纱厂纱锭数(枚)1465369564474.7
机制面粉业华商厂产量(万包)20476766330.5
缫丝业华商厂出口量(担)30394175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3856945278117.4
内地丝车数(台)794329270368.5
卷烟业华商厂资本额(万元)85154181.2
火柴业华商厂资本额(万元)126241191.3
水泥业华商厂产量(吨)68190279.4
机械采煤业华商厂产量(吨)89145162.3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材料四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荣宗敬和荣德生号称“面粉大王”。荣氏兄弟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反对。

—《历史教学》

材料五……1914——1918年,五年间我国注册设厂183个,数量远超以往……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封建时代怎样的基本经济思想?试谈这一政策对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造成了什么消极后果?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经济出现怎样的变化?据材料二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征。

(4)据材料四、五与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曲折发展的命运对我们有何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