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历经曲折,风雨兼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列研究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858—1911年新设民用工矿企业及其创办资本统计表(资本数单位:万元)
1858—1894年1895—1911年
总数年均总数年均
家数1534.1480047.06
资本数3803102.7816578975.18
每家资本24.8620.72

①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   ②民族工业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城市手工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   ④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0-01-17更新 | 955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十五中学2023届高三11月线上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读“1840-1913年中国棉布市场结构变化(单位:百分比)”表。表格数据可以用来佐证
时间机制棉布进口机制布国产机制布手工棉布
18400.460.4699.54
18603.183.1896.82
189414.1513.360.7985.5
191334.8332.572.2665.17

A.鸦片战争前传统棉织业已使用近代机器生产
B.传统棉织业日趋衰败但仍有顽强的生命力
C.中国近代棉织业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
D.近代棉织业部门中外国资本远超民族资本
3 . 下图是1840到1894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从下表数据可知
投资者所占比例(%)
官僚、地主30.86
一般商人18.52
手工作坊主7.41
华侨商人7.41

A.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B.民族资本来源较广泛
C.民族资本超过外国资本D.民族工业发展较迅速
2017-05-10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3月)历史试卷
4 . 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统计,1865~1894年,上海浦东有2家造纸厂、11家火柴厂、97家缫丝厂,天津、上海共有2家面粉厂。而贵州省在1913年还没有一家近代企业,1920年仅有11万元的私人资本产业;内蒙古1913 年仍是空白。这两个地区到1920年都没有官办企业。青海大概也是如此。这反映了中国
A.边疆地区封建统治强化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C.社会的半殖民地性突出D.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的停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1865—1871年广州生丝出口统计(单位:担)。据此推知
年份1865186618671868186918701871
生丝87789258927211683127951553516772

A.中国手工缫丝业的主要中心已转移到广东
B.机器缫丝业在广东兴起具备了有利的条件
C.广东的近代缫丝工业呈现持续发展的势头
D.中国生丝在国际生丝市场有绝对竞争优势
6 . 有人统计过,在1872年到1913年间,中国近代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55.9%,商人18.3%,买办占24.8%。这表明我国近代企业必然会带有
A.封建性
B.集团性
C.垄断性
D.地域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