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这有利于中国经济逐渐走向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唐王维《丁寓田家有赠》

材料二   (苏州)生齿(指人口)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织布机上的主要部件)而户纂(赤色的丝带)组(宽丝带),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材料三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机户”与“机工”之间的关系及这种“关系”在当时发展缓慢的主要政策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

材料一: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朱其昂,字云甫,江苏宝山人)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事系创举,尚未通行。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获利颇丰。闻将续到一座,设肆于天津孔道云。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从1895年至1898年的4年间,新增加的商办企业,其资本在万元以上的约有62家,资本总额约为1247万元。……1895~1913年新开设的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则有549家,资本额共达120288万元……据统计,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年均速度达15%。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在1930~1934年五年之中,(广东)全省开工的丝厂由121个减少到37个,生丝出口由4.7万多担下降到不足3万担。这里面也包括陈启沅的继昌隆,因为30年代末有人到简村进行调查,发现那里已无一丝厂存在,而当年继昌隆的厂址,已还原为陈氏遗族的住宅了。

——吕学海《顺德丝业调查报告》


(1)结合材料一,说明贻来牟机器磨坊在创办和经营上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请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现象的原因。
3 .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表述不确切的是
A.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B.延缓了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进程
C.推动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D.改变了中国社会阶级力量的构成
4 . 设想你是一位19世纪70年代投资企业的人,最好投资于
A.重工业B.轻工业C.农业D.军事工业
5 . 19世纪60年代,原主销内地的广东传统蔗糖多被运往香港,再以洋货进口内地:原主销本省北部的广东西江烟草,也先运至香港,再运回广东销售。这种现象反映了
A.国货不如洋货受民众欢迎
B.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起步难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018-02-0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如图示描绘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下列与之相关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2”阶段的发展为维新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
B.“3”阶段发展最为迅速的是制造业和采矿业
C.“4”阶段的萧条主要是欧洲列强又卷土重来
D.“5”阶段的发展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7 . 1881年,广州地区一些手工丝织业者因生计受到机器工业影响而捣毁了部分机器缫丝厂。事件发生后,当地官员发布了“禁止丝偈晓谕机工示”的公开布告,查封了各缫丝厂的机器,并勒令厂方签署“永不复开”的结状(相当于保证书)。这反映了
A.近代工业与传统行业难以共存
B.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C.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恶劣
D.中国农民阶级思想愚昧落后
8 . “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当时中国人重农思想依然浓厚
B.近代工业意识远未深入人心
C.近代工业地区发展非常不平衡
D.沿海地区大都赞同近代工业
9 . 下面为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的统计数据,从中可以看出
直隶(含天津)江苏(含上海)浙江广东山东福建湖北奉天其余省份
58%19.82%5.37%4.22%3.96%2.56%2.43%2.43%1.02%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遭受严重挫折
B.民族工业在地区上的分布不平衡
C.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处于劣势
D.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优势地位
2018-01-10更新 | 361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10 . 近代中国在逐步融入世界大潮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一批通商口岸。它们见证了近代中国艰难成长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国资本主义除向中国倾销棉纱外,也向中国倾销洋布……七十年代后,沿海、沿江一些通商口岸穿洋布的人已相当普遍,以至有的记载说,八十年代江苏一些商埠穿土布者“竟至绝迹”。……上海、杭州等口岸盛产棉花,这些棉花,除运销本国各地外,有很多都出口到国外。……南方闽、广一带,还有大批破产农民流离国外。如1879年厦门一地,有二万一千余人出洋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二

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通商口岸发展起之后,其影响力不断向内陆腹地辐射,带动更多的中国城市走向了近代化。……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因为对外经济联系的建立和租界的开辟,直接与此相关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对东方国家侵略的过程中,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他们“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请回答: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通商口岸的开放为例,论证材料三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