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央视财经网曾于2012年播放了一档纪录片——《中国商人》,该片指出清末除了一般商人群体十分活跃外,对历史发展有更大影响力的是另外三类商人群体:



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提取一个历史观点,并对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得当)
2020-03-15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新高考模拟试卷03(北京)
2 . 19世纪70--90年代,一部分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逐渐融合,由此,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绅商,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诞生了。绅商阶层的诞生
A.表明近代社会结构变化B.得益于传统经济的解体
C.阻碍了洋务企业的发展D.颠覆了晚清的政治格局
3 . 如表为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工业投资变化。据此可知,19世纪后半期中国如表
年代工业部门投资中心
19世纪40—60年代船舶修造业广州、香港、上海
19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出口加工业(包括丝、蔗糖、牛皮、棉花等)汉口、九江、福州
19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丝出口加工业、军事工业、制糖工业、公用事业(煤气、供水等)上海、天津、香港、南京、福州、武汉

A.工业部门结构齐全B.洋务事业遇到了严重挫折
C.工业布局得到调整D.工业投资根植于社会环境
2020-03-10更新 | 230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0届高三3月高考适应性测试(线上) 历史试题
4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租收入仍然是经济剥削中最稳当的方式,当时的地租额是很高的,一般是占其地价的十分之一,有的甚至达到三分之一,这就是说,投资土地的利润一般是10%左右甚至达到30%.上述状况表明
A.土地税仍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重农抑商政策更加强化
C.近代工业资本原始积累处境艰难D.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腐朽
2020-03-02更新 | 128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渭南市咸林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网上自我检测历史试题
5 . 张謇主办的南通大生纱厂,是依靠张之洞创办湖北官纱局时廉价转让的纱锭打下的基础。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享有“机器老人”称号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这一现象说明洋务运动
A.抵制列强经济侵略B.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C.培养近代科技人才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6 . 以下是《1895—1913年华资企业数及其创办资本表》,该表反映了近代民族企业的经营状况。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企业数创办资本(1000中国元)
内地华资企业22933158
通商口岸华资企业23965057

A.内地是全国经济发展重心B.通商口岸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更深
C.民族企业发展受一战影响D.内地民族企业更易受外资企业的排挤
7 .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历经曲折,风雨兼行。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列研究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858—1911年新设民用工矿企业及其创办资本统计表(资本数单位:万元)
1858—1894年1895—1911年
总数年均总数年均
家数1534.1480047.06
资本数3803102.7816578975.18
每家资本24.8620.72

①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   ②民族工业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城市手工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   ④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0-01-17更新 | 955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必刷(浙江专用)-狂刷19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炼和纺织企业。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增加。政府在1903年成立商部和1904年颁布“公司法”,各省商绅反帝民族主义情绪也是一个原因。这些企业均有官方资助和支持(如采取部分免税或垄断某些市场等形式)。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汉冶萍公司就作为官督商办企业由盛宣怀管理,并依靠李鸿章和张之洞支持。即使象张謇的大生纱厂(1899年)和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公司(1907年)等商办企业,也要归功于官方的关系,大生得到张之洞和刘坤一的支持,启新得到袁世凯的支持。

材料二   晚清时期,工业各种组织特别是近代银行制度并不存在,政府不能建立和保证一个有法律、商业和教育等制度的体制。由于没有关税自主权和外国人已索取的特权,华资企业无法与进口货和外资企业竞争。十九世纪后期的中国经济是贫困的:农村人口在人地比例日趋不利的情况下生活,农业技术发展潜力消耗殆尽。但阻碍中国早期工业发展的因素并不是资本的绝对短缺,问题在于本来有限的经济资源,在只有根本的政治变革才能打破的传统束缚中一直没有发挥作用。经济成就和政治权力的结合是当初公行等垄断事业的特征,在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这种结合也没有分裂过。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美)费正清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早期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指出其起步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制造业发展的促进因素和制约因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1866年,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舶零件,三年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转化为近代企业。1872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

——摘自人民版教材必修二

材料二   以1901年开始推行的“新政”改革为契机,清政府开始改弦更张,将过去历代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一变而为“振兴工商实业”政策,在国家权力干预下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重商主义开始由一种思潮和地方经济活动转化为官方政策,对中国近代化历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及空间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清政府推行“振兴工商实业”政策的背景,简述重商主义成为官方政策后,对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直接影响。
10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曾出现“中等社会”,此类社会组成人员主要有小绅士、近代知识分子记者、编辑、律师、医生、近代学堂教师、职业革命家等,特别是“知识分子”,被誉为“制造新中国之良工”,近代中国“中等社会”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革命运动的高涨B.近代经济的发展
C.社会观念的嬗变D.民族危机的严重
2020-01-10更新 | 19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高三《新题速递·历史》1月第01期(考点08-14)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