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20世纪80—90年代起,一批学者在对近代华北和明清以来长三角地区的研究中发现,市场经济和商品化会导致资本主义近代经济增长的经典经济学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农村的历史事实。他们认为中国农村市场并未达到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完全竞争的程度,而驱动这种市场发展的也不是资本家的逐利行为而是人口压力;近代中国被帝国主义纳入国际市场后虽然加速了商品化,但也并没有带来农民生活水平的实质性提高。

另一批学者对一些农村地区案例资料的研究结论则与之相反,他们认为近代中国的农村市场是自由竞争和高效率的,近代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商业和金融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农村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取得了甚至可以与同时期日本相媲美的近代高速增长,实现了农业和农村手工业人均收入的显著增加;换言之,如果不是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已经成为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关永强、张东刚《“斯密型增长”——基于近代中国乡村工业的再评析》


提炼并选择材料中的任一观点进行评析,得出结论。(要求:表述成文,论证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2 . 经济布局的变化是考察历史变迁的一条大脉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中叶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速,中国的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经济发展水平上表现为南方优于北方。近代以后,自港口城市西行,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程度随地理距离的加大而不断下降,大体上形成“西部不如中部,中部不如东部”这种明显的区域经济差距。这种巨变,是近代生产力性质不同于古代生产力,地理环境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的反映。

——据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形成的机制与表现》

材料二“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为了配合工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在西北、华北要新建兰新、包兰、宝成等铁路干线。此时期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包头、太原、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从投资的分配比例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如1955年国家对上海和天津的投资额分别为这两市折旧额的76%和104%,两市的工业产值增幅分别为负4.49%和1.4%,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幅度。

——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格局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建设总体布局的角度评析“一五”计划。

3 . 自鸦片战争以后,新的经济因素和新思想在中国出现了,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维护清朝统治
B.创建了三支海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海防力量
C.兴办的民用工业,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大力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2.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一个性质不同于其他项的企业来
A.发昌机器厂B.继昌隆缫丝厂
C.贻来牟机器磨坊D.天津机器制造局
3.决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因素是
A.由封建地主、商入转化而来的B.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
C.民族资产阶级资金少、力量薄弱D.在中外反动势力压迫的夹缝中发展
4.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不包括
A.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爱国人士痛感危机深重和国力贫弱,提出“设厂自救”的主张
D.以康、梁为首的维新变法运动的刺激
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时间和地区是
A.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B.19世纪四五十年代,香港、福建等地区
C.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D.19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福建等地区
6.反映资产阶级维新派施政纲领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B.《孔子改制考》
C.《应诏统筹全局折》D.《变法通议》
7.下列哪些事件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义和团运动   ④辛亥革命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
8.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
A.林则徐B.魏源C.徐继畲D.洪仁玕
9.《杂文选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2020-02-0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09-20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荣氏兄弟与其姑丈、辞官居于苏州家中的朱仲甫,共同出资筹办保兴面粉厂。荣德生负责在无锡买地,荣宗敬负责向法国购买石磨,朱仲甫请好友、时任江苏省商务局局长的吴硕卿,直接禀明两江总督刘坤一。手续很快办妥,而且还获得了十年专利。准备动工之时,荣氏兄弟收到了县衙的通知,通知责令工厂迁址。原来,无锡绅士联名具告保兴面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荣氏兄弟将详情申报商务局,并转呈总督府。不久,两江总督刘坤一传来批文:“士为四民之尊,立论尤当持平。烟囱即隔城垣,何谓文风有碍?该商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是否属实?由地方官查明,秉公办理。”经过查勘,“公地在附近则有之,恐不在内”。但士绅又以“烟囱树起,破坏风水”为由进行阻挠。知县孙襄臣仍坚持迁址,荣氏兄弟则继续施工。孙知县和常州府多次向上级部门禀告此事,而总督府的批文也前后下了七道。但无锡士绅还是不肯罢休,在第八次批文中,刘坤一写道:“知县办理无方,先行摘顶,以观后效。具呈阻挠人,查取职名,听候详参。着刻日详复!”

一一杨旭《荣氏兄弟》

材料二:1902年荣氏保兴面粉厂正式投产,1903年改名茂新面粉厂。据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记载:“为了打开销路,荣德生一面派人到本地各面馆、面店、点心店进行推销,实行先试用后付款的办法,并采取各种优惠条件来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他聘请王尧臣、王禹卿推销产品。王氏兄弟对北方的客帮极为稔熟,与营口、烟台、天津各帮坐庄也有交谊。经过王氏兄弟的努力,保兴面粉厂在北方打开了销路。这时,保兴厂更名为茂新厂……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面粉在东北三省极为畅销,面粉价格也随之上涨。为抓住时机,扩大生产,荣氏兄弟向英国购买钢磨,改进生产设备,扩大了工厂的生产能力。茂新厂的面粉产量增至每天800包。同时,他们注意提高面粉质量,不收潮麦、坏麦,凡购进的小麦都要经过人工挑拣,而且包装美观。”

(1)据材料一,无锡地方士绅阻扰荣氏兄弟办厂说明了什么?简要评述两江总督刘坤一的“八次批示”。

(2)据材料二,概括荣氏面粉厂兴厂初期的重大举措。从荣氏企业的起步中,得到什么启示?

2017-07-2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