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的口号、创办的企业及其他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久,海军建设成为清廷的重要议题。其间清廷有过购船的尝试,但由于不尽如意,于是决定自造轮船,自建海军。从1868年到1874年,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相继制造了48艘轮船。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事件是转折性事件。事件发生后,清廷在朝廷督抚中立即开展了一场海防大讨论,最后决定立即筹办北洋、东洋和南洋三支海军。海防大讨论的决心虽然很大,但受制于海塞防之争、满州集团与淮系集团之争等因素,到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时,只初步建成了5支各自为政、残缺不全的舰队,海军建设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覆灭,标志清朝海军建设的失败。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伴随西进运动美国完成了在北美的扩张,海军成为限制美国扩张的重大问题。当时美国海军速度很慢、攻击能力极差,甚至没有一艘铁甲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设现代海军,整个80年代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现代海军之父”的马汉。他认为制海权是国家繁荣和富强的首要因素。只有强大海军才能重创敌人,促进美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此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海军发展。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拨款建设4艘现代铁甲舰。1885年,海军决定举办海战学院。

1890年-1900年,美国共建造了15艘一流战列舰和5艘装甲巡洋舰。美国海军实力从世界第12位迅速提升到第3位。1898年的美西战争,美国就靠这支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海军打败了西班牙。

——摘编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中后期中国海防大讨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中国相比,19世纪末美国发展海军的优势所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近代中美海军的不同命运对海防建设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比欧美先进国家落后得多,但它的近代工业一开始就操纵在得到政府特殊保护与扶持的少数特权资本手中,而且他们大多是从事“多角经营”的财阀。这类特权资本在对外侵略战争和殖民掠夺中膨胀起来,很快便转化为垄断资本。在1909年成立的三井合名会社,不但统辖分立的商业、矿山、银行、仓库等直辖企业,还拥有北煤、王子造纸、钟纺、芝浦电气等旁系大企业。在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也形成了一些垄断组织,财阀系统的企业在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钢铁工业中,八幡制铁所一直居于垄断地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历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张之洞上书清廷,奏明汉阳铁厂共花费5687614两白银。若将他任职广州时为炼钢铁而购买机器的131670两白银计算在内,总计耗银5829629两银,而户部只拨200万两白银。为弥补清廷所拨经费之不足,他东拼西凑,或借湖北等省款,或截留新海防捐,或挪用汉阳枪炮局及湖北织布局的款项……无奈之下,竟以出让主权来换取外债,1900年,汉阳铁厂向日本三井洋行借款,合同规定“如有外卖生铁,应先告之三井,彼此允洽,立可交易”。三井事实上通过借款以苛刻的条件垄断了汉阳铁厂的生铁,使汉阳铁厂从此从地下到地上的产业全部变成了日债“抵押品”,并最终沦为日本钢铁工业的一个廉价原料的供应基地。

——摘编自刘佩芝《张之洞创办近代钢铁工业得失之我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垄断企业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创办汉阳铁厂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落后国家工业发展的认识。
2021-07-1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们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为 是使用新式机器,雇佣了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 已不同于旧有的官营工场手工业,所以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中很 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并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 市场上去。这些企业不但为封建官僚所控制,而且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

材料二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在 1912 年到 1919 年 8 年间,建成厂矿 470 多个, 投资 9500 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大于 1.3 亿元,8 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摘编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经过对政治、经济、国际环境诸多方面利弊得失的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之后, 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得出这样的结论,其理甚明。设想多发展轻工业,按一般常识讲,一定是投资省、见效快,又能改善人民的物质 生活条件,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没有机器制造业,发展轻工业的装备从哪里来?没有钢铁等基础工业,机械制造的原料从哪里来?没有能源和交通运输,整个经济又怎么运 转?仰赖进口么?办不到。一是我们没有钱,二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实行禁运和封锁。全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援也不现实。特别是当时美帝国主义实际上还同我们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我们亟需建立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这些因素是客观现实,不是我们的主观意志可以改变的。

——薄一波《若干重大历史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对中 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
(2)分析材料二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工业建设的特点及其原因。
(4)观察上图,围绕“开放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按照计划先后派遣4批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最幼者10岁,最长者16岁,平均年龄12岁。在120名幼童中,绝大多数是从广东、江浙等地选拔出来的。……在120名学生中,专修法律的约占1/3,专修路矿工机等工科者约占2/3。

——张岂之等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1978年12月26日,新中国派出了第一批中青年学者(共52名)赴美留学,他们是从当年14 717名报名参加留学生选拔考试的人中遴选出来的。1981年底,清华大学首批派出的赴美留学学者全部归来,校方将9位学者的留学简况制表记录,以志来者:

1978年清华大学第一批赴美留学人员情况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9世纪70年代和1978年两次赴美留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简要分析两次赴美留学出现的原因。谈谈你认为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0-08-2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拉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1年,清政府成立总理衙门,办理外交事宜,兼管通商、路矿事务,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总理衙门的部分办事人员称为章京,负责处理总理衙门的日常事务,起草各类文书。章京由内阁、部院推荐,通过考试进行甄选。

总理衙门选拔章京考试旳部分考题(1861-1896年)

序号时间考题
1861 年“言忠信,行笃敬”(注:出自《论语卫灵公》)
1864 年“仲冬大阅论” (注:出自《周礼大司马》,意为各项军旅活动应因时而动)
1872 年“智圆行方论”“学然后知不足论”“政如农功论” (注:论题均来自传统经典,与总理衙门事务无直接关系)
1883 年“铁路议”
1890 年“楙迁有无万国作义论” (注:语出《汉书食货志》,意在测试对中外商务的理解)
1896 年策问:条约、舆地、算法、制造
策问:中、俄、英、法陆路边界设防险要

——摘编自李文杰《晚清总理衙门的章京考试—— 兼论科举制度下外交官的选任》


(1)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指出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指导思想。
(2)相较①②③,④⑤考题折射出洋务运动后期有什么突出变化?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谈谈你对晚清总理衙门选拔章京考试的认识。
2020-08-1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6 . 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实业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迫开埠,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上海海航运开始步入近代化的历程。1873年1月,在洋务派推动下,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近代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公局在沪成立,从事沿海和江河航运,外商垄断中国江海运输的局面从此被打破。

——摘编自《招商局在沪轮船考略》

材料二   自甲午战争之后,国人兴起了创办实业的高潮。随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清政府放弃对设立民营轮运公司的禁令,航运业得以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兴办起来。据统计,1895—1900年间,各地先后开业的小轮船运输业约100家,从光绪二十七年到宣统三年(1901—1911年),先后创办的大中型轮船企业46个。这11年间新创内河轮船企业合计达405家,资本总额约580多万元,这样就大致形成了遍及上海、长江千支流以及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的航运网络。

——摘编自《中国近代航运业之演进》

材料三   1943年,日本在中国往来外洋轮船的吨位数百分比中占92.04%,在进出外洋的货物运输中占94.8%,对中国沿海内河轮船航运业的入侵,无论是对航运业的直接控制,还是采用外交手段封锁航线,乃至扣留他国船只等,都不是孤立出现的事情,正是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制定的政策、措施和采取的行动,改变了东亚海运业的势力格局,垄断了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轮船航运业。

——摘编自《抗战时期日本对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入侵与垄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轮船招商局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甲午战争后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推动其发展的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抗战时期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状况并分析其原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发展实业的建议。
2020-08-06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7 . 从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实质内容上看,洋务军用工业与传统的封建官府王业有本质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曾国藩认为,“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但“购买外 洋船炮”以“助剿济远”只能“得纾一时之忧”。中国欲富强,必须“师夷智以造炮 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他领衔奏请,促使清政府派遣第一批留学生出洋深造,并 鼓励中国科学家借鉴外国技术,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发展近代工业。

——摘编自马勇等著《近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左宗棠创办的福建船政局所用工人“是从帝国不同的地方招来的”,按需招 用、按劳付酬。船政局在1879年前所造之船“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 实行“协造”制度:实行部分的成本核算,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单位拨付,如所付协银不足生产成本则不予协造。继任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将所造的4艘船只改造为商船 来招商运营,借此“广闾阎之生计,节国家之度支”。而李鸿章奏请设立江南机器制 造总局之始,就已经认识到洋机器“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数十年 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曾国藩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福建船政局为例,简析新式军工企业与传统的封建官府工业的异同。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洋务派创办新式军工企业的历史意义。
2020-02-17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96年,李鸿章率团出访美国,9月3日接受《纽约时报》专访。当美国记者提问“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吗?”时,李鸿章作出如下回答:

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我的好朋友格兰特将军(引者注:1879年5月28日,李鸿章在天津会见了美国前总统、南北战争英雄、陆军上将格兰特)曾对我说,你们必须要求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我们欢迎你们来华投资,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物,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力。


(1)传统中国人一般认为“土地即财”,为何李鸿章能持“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的观点?(请从国内、国际;主观、客观等方面回答)
(2)结合从格兰特给出建议到李鸿章访美期间的中国历史演进,谈谈“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要求的合理性和虚伪性
2019-06-2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慈溪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本题及29题两题,理科班同学请选做28题,文科班同学请任选一题作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教育是其重要内容。洋务派举办的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开启了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历程。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有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学堂等。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人士在办学实践中认识到,要全面学习西方,就必须选募学生出洋肄业西学。于是,以1872年容间等人率领幼童赴美留学为肇始,开启了公费留学教育的历史。

——摘编自李晶晶《洋务运动与教育体制改革》

材料二   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兴办小学和中学,并开办了工农速成中学和工人夜校,大力度地推行识字教育。1950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负责统编和出版全国中小学教材,此后不久,中小学开始推行苏联“一纲一本”的模式。高校至1953年完成院系调整,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调整后,综合大学主要设文理两类系科,其他分设工、农林、医药、财经、政法、师范、外语、艺术、体育等专门学院。到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

——摘编自《中国高等教育的苏联模式——关于1952年的院系调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期间教育改革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教育与时代发展关系的认识。
2019-02-0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1861年,经恭亲王提议,在北京设立总理衙门
1862年,经恭亲王提议,在北京设立同文馆
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外语学堂(广方言馆)
1864年,李鸿章在苏州开设一个小型洋炮局;广州开办一所外语学堂(同文馆)
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开设江南制造局,附设一个翻译馆
1866年,左宗棠开设福州船政局。附设一船政学堂
1867年,李鸿章开设金陵机器制造局崇厚开设天津机器局
1868年,遣使团往聘列国,以蒲安臣为“办理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
1870年,李鸿章将天津机器局扩充为四个厂
1871年,筹划在大沽修筑一西式炮台
1872年,经曾国藩和李鸿章提议,派遣30名少年学童赴美国留学。10年间,共有120名学童分四批被遣留洋
1872年,李鸿章支持下开设官督商办轮船招商局
1876年,李鸿章派遣7名官佐赴德国福州船政局选送30名学生和艺徒赴英法
1877年,李鸿章在天津开办开平矿务局
1878年,左宗棠在甘肃创办一个织呢局李鸿章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
1879年,大沽与天津间开设电报线路
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开办一所水师学堂;李鸿章奏请批准铺设铁路
1881年,开设电报总局;上海至天津的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在天津北铺修20里长的一段铁路;遣10名水师学生出洋留学
1882年,李鸿章在旅顺开筑一座军港和一所船坞
1883年,李鸿章派遣13名水师学生、4名艺徒赴英法德研习造船,13名学生赴英学航海

——摘编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洋务运动第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局限性。
(3)陈旭麓先生认为,“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2019-01-2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下学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