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表现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词句、对联、图案非常丰富。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它们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同时农与商的地位随着统治者调整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



(1)我国传统中以“吉祥”为主题的图案巧妙地运用动植物、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把莲花和金鱼放在一起,寓意为“连年有余”,把麦穗与花瓶结合在一起,寓意为“岁岁平安”等。请根据图一至图四所提供的信息,任选一幅图用四字词组概括其寓意。
(2)依据图五和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财物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起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3)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该政策有何影响?

材料三   盐铁官营弊端重重,效率低下,经营呆板,官僚机构更加臃肿,有权的官吏常常欺压、勒索百姓等。于是一种新政策应运而生,凡官营和专卖中感到棘手的经营环节或经营单位,一律承包给商贾部分专卖利润给商人。国家的专卖利润虽由全部变成部分开支却大为减少,而且商人参与经营使效率提高、总利润增加,政府的实际收入反而成倍增长。唐宋以来,这种新政策原则运用得日益广泛,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种禁榷商品转卖凭证。很多商人在与官府合作,为国家服务中发家致富,地位尊崇,尤其是盐商。

材料四   中唐以后,“工商杂类不得预与士伍”等禁令松弛。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导行者”应试,南宋以后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参加各级考试,中举做官的越来越多。宋代还有“榜下捉婿”的风习,每当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


(4)材料三中所涉及的新政策是什么?依据材料四指出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具体表现?

材料五:

材料六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近年以来,外洋印度等处产茶日多,行销日滞,……而乡僻愚民,犹剔壤挖岩,种植不已,等良田于硗确(把良田看作是坚硬贫瘠的土地),置耕织为缓图,逆料数年后,工本徒抛,衣食无出,势将坐困。……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民心颇知改悔。”


(5)依据图六、图七和材料六提供的信息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以后近百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巨变?
2019-03-3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和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否定或摧毁商业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材料三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3)根据材料三,概况近代中国经济的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江三角洲地处江南,古代亦称“江左”或“江东”地区。这一经济区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六朝时期为江南经济区的开发时期,唐宋时期为江南经济区的形成时期,形成了以太湖平原为中心的江南经济区,且取代了中原黄河流域,成为封建经济的重心,明清时期是经济区的发展繁荣时期,不仅是全国粮食的重要基地,而且是丝织业、棉布业的生产中心,而商品经济的发达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更是这时期江南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标志和特点。

——摘编自何荣昌《古代长江三角洲江南经济区的形成》等

材料二   鸡片战争前,茶叶一直是主要的出口商品,自50年代始,上海的茶叶出口大多保持在5000万磅以上,较之1845年增长了10余倍。各地新辟茶园增多,茶叶种植面积也迅速扩大。鸡片战争前和战后初期,曾有不少洋棉进口,19世纪60年代后,上海周围农村“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十中之一”。江苏如皋、南通、海门一带,“一望皆种棉花,并无杂树”。一些原来并不产棉的地区,也开始大量种植棉花。太湖沿岸和杭嘉湖平原,素来是著名的蚕桑产区,受对外通商限制的阻碍,只能以内销为主。上海开埠后,丝纷纷就近转由上海港输出。湖州府“向时山乡多野桑,近亦多栽家桑矣”;安吉县“迩来山乡亦皆栽桑”;平湖县“向时邑人治丝者尚少,今则栽桑遍野,比户育蚕,其利甚大’,据统计,1840年中国国内市场的粮食流通量(包括运到通商口岸供出口的部分)为233亿斤,至1894年则达372.5亿斤,增长约60%01869年,经上海、周转的国内米谷运销量是37327担,1890年则为4770226担,增长幅度高达百余倍。

——摘编自戴鞍钢《口岸城市与农村经济演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古代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但顽固派把该企业(注:1872年,李鸿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视作眼中钉,必欲毁之而后快。在竭力诋毁的同时,舆论上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即官府监督控制下商股商办的形式不满。1877年秋,山西道监察御史董儁翰奏请“轮船招商局关系紧要,急需整顿”,并称“论者或谓该局应仿照船政成案,专设大臣一员管理”。……要求加强官府的监控,乃至实行统制。

——罗肇前《晚清商办与官办的斗争》

材料二 李鸿章说:“惟是经理商局与别项官事稍有不同,只能综其大纲,略其细故,头绪既繁,岂能处处尽善!交涉既广,岂能人人惬意!若必吹毛求疵,朝令暮改,则凡事牵掣,商情涣散,已成之局,终致决裂,洋人必窃笑于后,益肆其垄断居奇之计。是现成生意,且将为外人所得,更无暇计及东西洋矣。……商为承办,官为维持,缴清公款,此后商本盈亏与官无涉”。

——《洋务运动》

材料三 第一个官督商办企业—轮船招商局的《招商局条规》中规定(节录)1.招商局股份议定每股以规银一百两为率,每股官利,定以按年一分起息,逢闰不计,年终凭股份单按数支取,不准徇情预支;2.有能代本局招商至三百股者,准充局董;3.本局轮船逐趟开往某处,所收水脚搭客银两,先附刊当日《申报》,以昭诚信。除去官利等一切开销外,如有盈余,仍复收入股内,添予股份单,官利仍照前例。三年后应如何议分之处,容临时邀集各股东妥商办理;4.本局凡有股份者,定于每年215日午前,赴总局会议,风雨不改;5.凡有股份者,如欲将股份单转售他人,惟只准售于华商。……其它各官督商办企业也都有类似的规定。

——李玉《论晚清“官督商办”公司模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企业的经营方式有何舆论争执?
(2)材料二中李鸿章主张怎样的企业管理?指出“这一主张”的理由。
(3)材料三说明洋务企业在“运作模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材料信息论证说明。
(4)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至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是中国近代企业“官督商办”的辉煌时期,其“功过”两可。请以此为立论,写一篇历史论文。
2020-11-1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期校内自制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
材料三 张謇16岁中秀才,1885年中举人,1894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甲午战争后,张謇毅然弃官从商,他明确表示:“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1899年,张謇在自己的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大生”二字取自《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表明办厂目的在于让天下广大民众得以生存。
材料四 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材料五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六 1872年,陈启沅从安南(今越南)回到广东,他的家乡盛产原料茧,当地农民有缫丝传统,因而人员可大量招募。于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全部设备包括蒸汽锅炉、缫丝车和丝釜都由当地制造,其中丝车改为木制,丝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国式(共拈式)”的缫丝机,于1874年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俗称“丝偈”,该厂雇佣工人六七百,出丝精美,行销欧美,获利甚厚。不久,因被视为异端,于1881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
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荣宗敬和荣德生号称“面粉大王”。荣家的保兴面粉厂遭到当地保守势力的阻扰,说工厂的兴建破坏了“风水”,将官司打到督抚衙门,反复再三,最后在两江总督刘坤一支持下,官司才告一段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么?
(2)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弃官从商创办实业的时代背景。
(4)材料四反映了民国初年工业发展有何突出特点?
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材料五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
(6)材料六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如何?
2016-11-21更新 | 6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福建三明泰宁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材料二   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航,千舳万艘,交易往还,昧旦永日。

——《旧唐书·崔融传》

材料三   



(明清时期)镇有各种类型……集散型的商业集镇已形成专门性的农副产品市场,其大宗除输出粮食,大都是重要的农产品原料或重要的农村家庭手工业产品;生产型的手工业市镇则依托于某项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四   

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本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洋纱、洋布的进口(单位:千海关两)
年份洋纱洋布
18671,45011,671
18772,8411,959
188712,59024,457
189222,05930,554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盛唐时期的商业状况。
(2)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特点和原因。
(3)材料四显示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019-08-11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周练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