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表现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20世纪80—90年代起,一批学者在对近代华北和明清以来长三角地区的研究中发现,市场经济和商品化会导致资本主义近代经济增长的经典经济学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农村的历史事实。他们认为中国农村市场并未达到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完全竞争的程度,而驱动这种市场发展的也不是资本家的逐利行为而是人口压力;近代中国被帝国主义纳入国际市场后虽然加速了商品化,但也并没有带来农民生活水平的实质性提高。

另一批学者对一些农村地区案例资料的研究结论则与之相反,他们认为近代中国的农村市场是自由竞争和高效率的,近代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商业和金融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农村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取得了甚至可以与同时期日本相媲美的近代高速增长,实现了农业和农村手工业人均收入的显著增加;换言之,如果不是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已经成为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关永强、张东刚《“斯密型增长”——基于近代中国乡村工业的再评析》


提炼并选择材料中的任一观点进行评析,得出结论。(要求:表述成文,论证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2 . 历史与历史解释

材料一   美国学者柯文曾写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一书,英文名称:HistoryinThreeKeys:TheBoxersAsEvent,Experience,andMyth.


(1)指出材料一作者从哪些方面关注了对义和团运动的评述,并说明其意图。

材料二   卡尔-波普尔说:“木可能有'事实如此'这样的历史,只能有历史的各种解释。”托波尔斯基认为历史解释分为:一是“描述性解释”,通过叙述历史事实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二是“发生性解释”,指出给定现象的起源,回答“是怎样发生的”;三是“结构性解释”,说明某一现象在给定结构中的位置,如某一事件的意义和作用;四是“定义性解释”,给现象提供定义,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五是“因果性解释”,说明现象的原因。

该书目录
第一部分作为事件的义和团绪论历史学家重塑的过去
第一章义和团起义:叙事化的历史
第二部分作为经历的义和团绪论人们的经历的过去
第二章干旱和洋人洋物的存在
第三章将神附体
第四章法术和妇女秽物败法
第五章……
第三部分作为神话的义和团绪论被神话化的过去
第六章新文化运动与义和团
第七章反对帝国主义与义和团神话的重构
第八章……

柯文在书的结语中写道:“最后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涉及我作为作者在本书几个部分中的作用。每个部分探讨不同的一类意识:第一部分是历史学家的意识,第二部分是历史的参与者(或历史的见证者)的意识,第三部分是神话制造者的意识。”

——摘自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与记忆》


(2)请从材料二中任意选择一种“历史解释”,解释19世纪40至70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一览表(单位:英镑)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生丝数量一览表(单位:万镑)

材料二 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厂借助机器”。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资;器、绸If、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

——《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


材料三 1905年,清政府奏准《出洋赛会章程》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商部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商部在博览会会场设立事务所,经理华商与会有关事务,向华商提供各种帮助……1910年6月,南洋劝业会在南京正式开幕……共设农业、医药、教育、工艺、武备、机械、美术等9个展览馆和一个劝工所。另设暨南馆1所,陈列南洋各埠华价之出品;参考馆3所,主要展出外国产品。

——《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该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为我们研究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的政策与鸦片战争前有什么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经济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