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隋朝以来,长三角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鸦片战争前形成了“之”字型空间格局,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又发展演变成“∑”型空间格局(如下图所示)这一变化

A.描绘了经济重心持续南移的过程
B.奠定了上海远东经济中心的地位
C.拉大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D.折射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
2 . 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①所示的经济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
②所示的经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③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④所示的经济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
⑤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的作用利大于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00~1900年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

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
欧洲28.1%34.2%53.2%61.3%62.0%
中国33.3%29.8%19.7%12.5%6.2%

材料二   当时清政府财政因巨大的赔款陷入严重的困境,兼以官办工业毫无成效,无一不是亏蚀累累。它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抚对所办局厂“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借以缓和国内阶级斗争。不久,它又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颁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

材料三   怎样搞工业化是民国南京政府主要思考的问题,工业化的重点一开始就被确定在重工业上。……至于具体操作,最突出的是政府于30年代新组建了资源委员会,从资源委员会1936年和1937年的实际建设活动来看,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钢铁、冶金、燃料、电力、机械、电器、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其活动地区是以江西、湖南、湖北为中心并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各自占世界份额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对官办和民营工业分别制定了怎样的政策?
(3)根据材料三,概括国民政府的工业化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19-07-1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明清时期中国棉纺织技术领先,“南京布”一度畅销海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京布”得名于明清时期来华经商的西方人,产地是以松江为中心的广大江南地区。南京布曾是中国重要的外销货物,在大宗出口商品中输出量居于前列。南京布的热销适逢古代丝绸之路的衰落,两者之间大致承接,堪称丝绸之路的续篇。只是材质从丝绸变为棉花,消费者从达官贵人改易为普通民众。1819年是南京布出口的高点,也是由盛转衰的拐点。南京布的衰退,原因之一在于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的抱残守旧、缺乏进取,业者墨守成法,不知改良。

——摘编自郭卫东《丝绸之路续篇:“南京布”的外销》

材料二   早在明代之前,棉纺织生产就已经发展成为经济领域中最大的产业之一,供养着数以百万计的耕种者、纺织匠和织布匠。棉是纳税的媒介,是比丝绸、苎麻和其他纺织纤维更常见的织物。在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印度和中国就曾经是主要的经济区域,它们的棉纺织品生产技术远超欧洲各地。然而,在1750年之后,欧洲的经济发生了巨变:它进入了工业化进程,纺织行业率先进入了机械化。到19世纪初,印度、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从全球的生产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而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当中,它们也一直未能摆脱这种地位。

——摘编自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概括“南京布”畅销海外的原因及其影响。
(2)据材料一、二,指出“南京布”由盛转衰的原因以及中西方经济地位的转换。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南京布”盛衰变化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表,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是下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工业投资变化
年代工业部门投资中心
19世纪40-60年代船舶修造业广州、香港、上海
19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出口加工业(包括丝、蔗糖、牛皮、棉花等)汉口、九江、福州
19世纪80-90年代中期丝出口加工业、军事工业、制糖工业、公用事业(煤气、供水等)上海、天津、香港、南京,福州、武汉

A.投资主体是民族资本家
B.投资中心仍限于东部沿海地区
C.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D.投资布局根植于近代社会环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