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据统计,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经济结构趋于合理B.民族工业分布不均
C.经济主权丧失殆尽D.社会结构逐渐失衡
2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在大生纱厂连年盈利后,便走上大规模、跨行业的扩张之路。但该厂无论在采用新技术方面,还是在强化内部积累方面,皆缺乏应有的力度,最终因信用风险凸显而被银行团接管。这说明近代民族企业(       
A.生存环境恶劣B.需要政府大力扶持
C.忽视企业信用D.应提升核心竞争力
3 . 1878年,轮船招商局会办朱其昂在天津设立贻来牟机器磨坊,雇佣工人十余人,用机器生产面粉,是为天津第一家近代化私人面粉工厂,打破了传统手工业磨面的旧式生产方式,开创了天津机磨面粉的先河。贻来牟机器磨坊的创办反映出
A.洋务企业开始在天津创立B.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一种途径
C.民族工业发展出现高潮D.中国“面粉大王”的传奇人生
2021-05-22更新 | 318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中国近代第一批民族工业简表。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时间创办者及身份企业名称
1866年方举赞(铁匠作坊主)上海发昌机器厂
1873年陈启源(华侨商人)继昌隆缫丝厂
1878年朱其昂(轮船招商局会办)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A.洋务运动对民族工业产生有一定影响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
C.民族工业产生的途径具有多样化特征D.西方工业化成果已经传入中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小赵查近代经济史资料时发现这样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雇用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以及日本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濒于停业。”该公司应该是
A.外商企业
B.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C.洋务企业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020-09-18更新 | 287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3-2014年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6 . 有人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先天不足”指的是
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B.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C.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D.工商皆末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2020-05-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月考历史试题
7 . 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统计,1865~1894年,上海浦东有2家造纸厂、11家火柴厂、97家缫丝厂,天津、上海共有2家面粉厂。而贵州省在1913年还没有一家近代企业,1920年仅有11万元的私人资本产业;内蒙古1913 年仍是空白。这两个地区到1920年都没有官办企业。青海大概也是如此。这反映了中国
A.边疆地区封建统治强化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C.社会的半殖民地性突出D.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的停滞
8 . 据统计,1865—1894年中国共有商办新式企业139家,创业总资本约455万两,其中上海有29家,广东有95家,从资本数量来看,上海为244.5万两,广东为184.2万两。这表明当时
A.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
C.新式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D.广东是全国经济贸易的中心
9 . 隋朝以来,长三角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鸦片战争前形成了“之”字型空间格局,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又发展演变成“∑”型空间格局(如下图所示)这一变化

A.描绘了经济重心持续南移的过程
B.奠定了上海远东经济中心的地位
C.拉大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D.折射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
10 . 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着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
A.苏州
B.重庆
C.上海
D.北京
2019-06-25更新 | 90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