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如表为1902年和1914年列强对华投资数据(百万美元,投资占比)。说明这一时期
年份类型1902年1914年
直接投资503.2(64%)1067.0(66%)
对中国政府的借贷284.7(36%)525.8(33%)
向私人工商业者放款0.017.5(1%)
总计787.9(100%)1610.3(100%)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大B.中国经济开始被迫开放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确立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2 . 1901—1908年,全国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达21家以上,其中以南方为多,仅1901—1905年四年里,上海、苏常地区新开办的工矿企业就有62家,而同时期北方各省刚刚起步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则遭受了重大打击。这说明
A.清末新政引起清朝政治结构变化B.预备立宪宣告中央集权的式微
C.东南互保利于南方民族产业发展D.实业救国提升了清朝经济实力
3 .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允许广开矿产。到1898年,民族资本总额较1895年增加了一倍多。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B.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D.南京国民政府政策上的支持
4 . 下表所示为1907~1910年国人创办纺纱企业(部分)的情况。这一时期中国纺纱企业的创办
创办年份厂名资本(元)创办人
1907年崇明大生纱厂1210900张謇(翰林院修撰)
无锡振新纱厂2100000荣宗敬(钱庄主)、张石君(买办)
上海振华纱厂419600吴祥林(买办)
1908年上海同昌纱厂600000朱志尧(买办,同昌油厂主)
江阴利用纱厂419600吴汀鹭(江阴商会首任会长)
1909年安阳广益纱厂699300孙家鼎(尚书)、马希援(商人)
1910年上海公益纱厂1340000祝大椿(买办)

A.促进了近代民族纺纱工业兴起
B.说明传统纺织业逐步完成了近代化转型
C.推动了上海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D.利于扩大资产阶级政治变革的社会基础
2021-03-17更新 | 18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期中)历史试题
5 . 1898年5月,朝廷颁发谕旨,指出“近来各省商务未见畅兴,皆由官商不能联络……当此整顿商务之际,此种情弊亟宜认真厘剔。著各直省将军督抚严饬各地方官,务须体察情形,尽心保护。”这反映出
A.实业救国思潮风起云涌B.戊戌变法扩展到经济领域
C.朝廷无力控制地方势力D.清朝工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6 . 下表为“1881-1911年中国商办、官办企业发展数量统计表”。这一现象的重要影响是
A.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B.促进了新兴阶级的力量壮大
C.压制了外国资本的优势地位D.巩固了当时政府的政治统治
7 .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不得不表示给民族工业的发展让出道路,并谕令各厂局的产品,按照洋货人口的办法,仅纳海关正税一道。这反映了,清政府
A.主动发展民族资本主义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把民族企业视同于外企D.财政税收政策的不完善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实业救国论

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实业救国论于19世纪末提出,风行于20世纪初。实业泛指农业、工业、商业、交通等。人们认为国家振兴实业,须改良各种行政机关、调整和统一度量货币、疏通货物流通渠道、收集社会贤能归实业界、制定特别保护奖励法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业救国论,同时否定采取革命手段的必要性。


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对“实业救国论”进行历史解读。(要求:逻辑清晰、解读全面、史论结合)
9 . 19世纪末,清政府规定办新式工商、交通和金融事业一律实行批准制,不准民间资本自由进入。到1904年初,清政府却接连颁布《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等,规定凡设立公司赴商部注册者,务须将创办公司之合同、规条、章程等一概呈报商部存案,悉照国际惯例,仅须登记注册即可。上述变化主要说明
A.经济发展的环境趋向宽松B.政府放弃了经济垄断政策
C.商人实力与地位显著提高D.重农抑商退出了历史舞台
10 . 张謇在江苏通州(今南通市)创办了大生纱厂等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许多学校与实业工厂的兴办在当时都是全国第一。胡适评价他“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影响及全国”。张謇此举
A.使当地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彰显了企业家的社会担当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