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1933年,蒋介石电函行政院“从重从速征收洋米进口税”,在中央统一开征前,广东、福建却率先征收并纳入地方财政,直至1936年才改由中央统一征收。这主要说明了(       
A.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独立自主B.进口税在税源结构中的比重上升
C.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争夺税源D.沿海省份积极应对世界经济危机
2 . 20世纪30年代中期,由蒋介石亲自提倡发起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得到了中央、地方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并迅速得以推进。到1936年底,中国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了南京政府战前10年的历史最高峰。此次运动
A.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为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C.强化了官僚资本的统治力量D.为美国经济入侵大开方便之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931年~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单位:吨,根据如表可知,当时
年份铁砂产量铁砂及生铁输出量钢铁消费量钢铁输入量
19311840279831652804000557625
19321839212758441404000430655
19331903466992521694000525673
19342135031864107770000617726
A.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B.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
C.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D.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2021-06-13更新 | 10232次组卷 | 71卷引用:纲要上-第七单元测试卷
4 . 某学者认为: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实施后,“出现了几十年来未曾有过的贸易顺差,出口超过了进口。国外对于中国出口货物的需求,增加了农业生产者的购买力,到1937年上半年,进口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了40%”。由此可见,法币政策的实施
A.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经济近代化步伐B.优化了农业生产的结构
C.有效避免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D.调整了国民经济的布局
2020-11-11更新 | 1391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章末检测卷(五)货币与赋税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改订新约运动中通过的一系列条约规定:把原进口货物一律征收5%关税的规定,改为货分七等,按类征收5%—30%的关税。这一规定表明改定新约
A.彻底废除了列强在华的特权
B.保护了关税独立自主
C.一定程度上增加财政收入
D.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中国国内市场
6 . 从1927年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开始走下坡路,到全面抗战爆发前,财政部长宋子文已占有公司半数的股份并控制了该公司。材料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
A.对近代化的推动收效甚微
B.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威胁
C.在国内缺乏发展壮大的机遇
D.受帝国主义压迫难以发展壮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