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1947年的《晋冀鲁豫财政联合办事处对目前经济斗争的指示》规定,在旧解放区禁止流通蒋币或者金银,一经发现立刻没收,储藏蒋币是违法的行为;新解放区可以在限定时间内去银行兑换。上述指示(  )
A.适应了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
B.体现了新中国货币的统一
C.促进了国内经济秩序的稳定
D.有利于解放区的经济安全
2 . 武汉会战后,日军对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陕西、甘肃和宁夏进行重点轰炸,各地均有重大惨案发生,“死亡100人以上或死伤500人以上的重大惨案共达86次”,其中重庆、成都和昆明等城市最为惨烈。上述史实表明
A.防御阶段抗战形势严峻B.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C.抗战大后方的地位凸显D.日军固守速战速决的战略
3 . 1948年,上海申新各厂的棉纱产量比1947年下降30%。申新厂的创始人荣德生称:“事事限制,不啻无形之桎;层层苛税,何异万民之锁链。”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统制经济体制逐步建立B.国共内战阻断市场流通
C.欧美国家扩大对华倾销D.国民政府盘剥勒索加剧
4 .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成立工矿调整委员会,向内迁民营企业发放迁移补助费,组织运输力量和沿途免验免税等,全面负责战区厂矿的内迁。据统计,至1940年底,在交战地区受政府津贴而内迁的民营工矿业单位计447家,技术工人共15000余人。厂矿内迁表明(   
A.国民政府主动调整工业B.实现了工业的合理布局
C.国民政府重视西部开发D.适应了抗日战争的需要
2021-05-22更新 | 125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