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如下表所示)这种历史现象
年份1937.7193919401941194219431944总计
工厂数量234419517306106113765495462

A.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体现
B.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使得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
D.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2 .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
B.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
C.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
D.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
2018-04-08更新 | 235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B.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C.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D.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2018-04-17更新 | 1726次组卷 | 28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遭受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买办资本
5 . 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A.生产关系的变革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D.金融资本的发展
6 . 1947年,上海五家专门印制钞票的印刷厂一分钟能印制1600万元的纸币,日夜赶制仍不能满足需要。后来,国民政府只好发10万元的大钞。这给民族工业带来的影响是
A.提供了更多的民族资本
B.使民族工业遭到了致命打击
C.减轻了官僚资本的压迫
D.使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2019-08-17更新 | 786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1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7 . 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国民政府这样做主要是由于
A.抑制官僚资本的膨胀
B.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经济建设服务于抗战
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2018-02-17更新 | 295次组卷 | 20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42年5月前后,日军曾提出要“合作经营”无锡申新三厂和茂新二厂,或签订租约租用这两家工厂,荣德生都严词拒绝;日商丰田纱厂企图强行收买上海申新一厂和八厂产权,荣德生也不答应。他说:“我是中国人,决不把中国的产业卖给外国人。”下列有关材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上海民族企业受到日本企业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
B.民族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完成反帝的任务
C.拒绝日本收购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D.不把产业卖给外国人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9 . 政府放弃了关税自主权,致使美国企业在中国如同在其本土上一样,可以为所欲为。……官僚资本急剧膨胀,这直接从资金、原料、动力等方面限制了民族工业的生产。再加上通货膨胀、市场趋于混乱等因素,最终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极度的困境。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A.一战期间
B.国民政府前十年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0 . 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2019-01-30更新 | 483次组卷 | 3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