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有学者统计,从1936年到1942年,上海租界人口激增78万人,从1945年到1949年初,上海人口从330万增加到540万,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净增208万人。上海人口激增的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开埠加快城市化进程D.社会危机加深与时局紧张
2 . 据统计,截至1936年年底,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工业只占全国工业资本总数的4.21%,工人数只占全国产业工人总数的0.79%。从1938年到1943年,这些地区的民族工业有了明显的发展,新设立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多。这一变化
A.说明支撑持久抗战的物质基础得到充实
B.表明国民政府为抗日战争做了充分的准备
C.客观上受益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反映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略方针发生变化
3 . 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地区主要指川、滇、黔、陕、甘、湘、桂7省。这些省份在1937年7月共有工厂234家,随着抗战爆发后东部工厂开始西迁,形成了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新的工业区。到1944年,大后方工厂总数新增5228家。据此可知,工厂西迁(       
A.加速了我国经济重心的西移B.根本上改变了民族工业布局
C.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D.稳固了四大家族的政权基地
4 . 武汉会战后,日军对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陕西、甘肃和宁夏进行重点轰炸,各地均有重大惨案发生,“死亡100人以上或死伤500人以上的重大惨案共达86次”,其中重庆、成都和昆明等城市最为惨烈。上述史实表明
A.防御阶段抗战形势严峻B.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C.抗战大后方的地位凸显D.日军固守速战速决的战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0~1942年,国民政府以国库拨款、四行投资、四行贷款的形式,配给工业建设的资金总额达20454万元,其中配给重工业(不含酒精、化工等业)的资金达到17073万元,而同期分配给轻工业的资金共计2428万元。此举
A.加快了企业内迁的进程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D.改变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2021-08-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1948年,上海申新各厂的棉纱产量比1947年下降30%。申新厂的创始人荣德生称:“事事限制,不啻无形之桎;层层苛税,何异万民之锁链。”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统制经济体制逐步建立B.国共内战阻断市场流通
C.欧美国家扩大对华倾销D.国民政府盘剥勒索加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