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据统计,四川地区在1937年前仅有工厂100家,1940年8月为847家,1942年为1153家,1944年为2071家。这一时期四川地区工厂的发展(     
A.源于阶级矛盾激化所导致的内乱B.与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直接相关
C.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的工业布局D.是战时经济的产物且带有偶然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表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这份数据可反映出
棉纱进口棉布进口麦粉进口钢铁进口机器进口生铁产量
下降38%下降20%下降15%增加20%增加20%增加30%

A.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
B.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C.政府为抗战作物质准备
D.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
2020-02-20更新 | 423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1937年6月-1949年5月,国民党政府的货币发行量增加了1445亿倍,物价上涨了4万亿倍。……1949年4月,上海1000余家机器工厂,开工的不到100家。1947-1948年间,天津电修配业由363户减为216户。”材料实际上表明
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经济过热
B.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极为艰难
C.良好的投资环境促使民族资本急剧膨胀
D.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政治腐败政局动荡
2019-03-30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图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2019-01-30更新 | 2098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曲周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初,流通中铜钱与“宝钞”并行,禁金银交易……嘉靖初(1522年),“钞久不行,钱已大”,朝廷遂“弛用银之禁”。到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项归于田赋之内,“计亩征银”,白银发展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材料二: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1933年到1934年,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大量收购白银。引起中国白银不断外流。加上币制的紊乱,中国屡现金融恐慌。……1935年,国民政府公布“币制改革”方案,规定: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所有税收和公私款项均用法币支付,禁止白银在国内流通:白银收归国有,作为外汇准备金,以稳定法币对外汇价。

——摘编自吴申元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国民政府时期货币流通领域的突出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变化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实行特殊物资统购统销政策,即统一管理机构、统一定价、统一收购、统一运输,还成立了贸易调整委员会来确保对特殊物资的管理,这一做法
A.体现了国民党的经济独裁
B.有利于缓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适应了特殊时期的需求
D.直接推动官僚资本主义的崛起
7 . 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如下表所示)这种历史现象
A.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体现B.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使得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D.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8 . 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如下表所示)这种历史现象
年份1937.7193919401941194219431944总计
工厂数量234419517306106113765495462

A.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体现
B.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使得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
D.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9 . 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2016-12-13更新 | 749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广平一中高一下3月考历史试卷
10 . 1937年9月2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立工矿调整委员会,开始全面负责战区工厂的内迁工作。沿海和临战地区的民营工厂和国有工厂,特别是兵工厂陆续内迁。其主要目的在
A.改变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态
B.保证官僚资本稳定快速发展
C.重建国防工业支持抗日战争
D.为战时“陪都”建设打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