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材料三仅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1)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所说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根据材料二,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发展情况,并指出三类企业出现这种发展情况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回答这一时期,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7-18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2 . 以下为1912~1945年间中国民族工业生产指数表(以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生产指数
1912~1920年13.4%
1921~1926年-4.5%
1927~1936年8.7%
1937~1945年-2.45%

A.一战后民族工业迎来发展良机
B.中国民族工业受经济危机影响
C.两次较快发展都与政府的政策相关
D.抗战期间民族工业被日本全部吞并
2018-10-07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卷:第08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 . 下图是川、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当年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B.体现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大力支持
C.民族工业的分布在抗战后方趋于合理
D.数量变化比较直观地反映了抗日局势

4 . 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种观点认为,“实业救国”是直接对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我国民族危机而提出的,其主流是积极的、进步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只是一种幻想,既振兴不了实业,更不可能救国。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史实选用适当的角度进行评述。

2018-02-2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 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 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单元测验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