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1 . 据统计,四川地区在1937年前仅有工厂100家,1940年8月为847家,1942年为1153家,1944年为2071家。这一时期四川地区工厂的发展(     
A.源于阶级矛盾激化所导致的内乱B.与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直接相关
C.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的工业布局D.是战时经济的产物且带有偶然性
2 . 据《宜鬲人撤退铭文》,1938年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临危受命,抢运民族工业近10万吨物资设备和3万人员如期入川,被喻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人撤退”。这次大撤退的主要作用是(     
A.迟滞日军对沿海地区的掠夺B.保存了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
C.改变了中国工业的地理布局D.奠定了民族工业黄金发展的基础
2023-03-05更新 | 7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北邯郸成安一中永年二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3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甘宁边区规定,鼓励发展手工业及其他可能开办之工业,奖励商人投资,提高工业生产。此外,边区政府颁布了优待华侨投资办法;帮助在延安的华侨兴办工矿实业;对于资金不足者,酌量予以贷款之协助,原料及产品享受政府减税或免税之奖助。上述规定(     
A.发展了实业救国的思潮B.壮大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力量
C.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D.扩大了敌后战场的国际影响力
4 . 194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改善经济管制补充办法》,宣布从11月1日起解冻物价,取消“限价”政策。同年11月12日,南京国民政府又颁布《修正金圆券发行办法》,宣布金圆券贬值10倍,并撤销20亿元的发行限额。南京国民政府的这些举措(     
A.遏制了官僚资本的膨胀B.促使美国扩大援助规模
C.为重点进攻提供了资金D.加速了国统区经济崩溃
2023-01-1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钱理群在《1948: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民国某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       
A.官僚资本彻底崩溃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民族资本迅速发展D.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6 .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则材料说明民族工商业所受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B.外国资本C.封建官府D.地主阶级
2021-12-04更新 | 122次组卷 | 44卷引用:河北省承德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1945年8月,8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的排挤B.官僚资本的重压
C.封建官府的排挤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2021-03-18更新 | 178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1
8 . 在落后的西部地区初步建立起了现代工业基础,利用沿海地区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生产要素的优化,为抗战的长期坚持提供了经济支撑。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支持
C.抗战初期工矿企业的内迁D.西部大后方的战略地位
9 . 下面是1937年和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发展状况表。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政府调整了工业布局B.官僚资本的壮大
C.工业结构随战争调整D.民营工业的发展
10 . 从1935年起,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对钨、锑等工业原料和战略物资进行了全面统制;同时,从德国大量购进重工业机械设备,在四川、江西等省份筹建工矿企业25所。这些措施
A.增加了南京政府的财政收入
B.改变了中国重工业薄弱的现状
C.壮大了官僚资本的经济实力
D.为抗战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