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假如图中的F1为阻力,F2为动力,其中F1>F2的情况出现于
A.1895—1913年
B.1914—1919年
C.1927—1937年
D.1945—1949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
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
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
2020-07-09更新 | 7798次组卷 | 57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近代一段时期,美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中国广大城市和农村市场上完全为美国制的商品充斥。这一状况出现在(       
A.辛亥革命时期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020-05-1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林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38年国民政府规定,工矿业、制造军用品的工业和电器工业,得收归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生活日用必需物品,经济部“随时分别种类地域,直接经营之”。这一规定意在
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强化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局面
D.消除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2020-04-25更新 | 343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大量内迁的民族工业,促进了重庆地区的工业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而来不及内迁的民族工业则被日军霸占、或被战争所毁。”这一状况发生于
A.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B.一战期间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 . 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2019-01-30更新 | 483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桃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分班测试历史试题
7 . 1947年社会上流传一首民谣称:“如今什么都值钱,只有法币顶讨厌。一捆一扎又一包, 去买几根棉纱线。”这反映了
A.法币无法用于购买实物B.市场上物品非常缺乏C.通货膨胀现象较为严重D.日用品价格比较稳定
8 .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
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曲折发展、萎缩
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
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