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

“一五”时期与人民生活相关的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工农业产品19531954195519561957
粮食16683万吨16952183941927519505
棉花117.5万吨106.5万吨151.8万吨144.5万吨164.0万吨
油料385.6万吨430.5万吨482.7万吨508.6万吨419.6万吨
9613万头10712万头8792万头8403万头14590万头
74.5万吨83.4万吨72.0万吨95.2万吨84.4万吨
46.9亿米52.3亿米43.6亿米57.7亿米50.5亿米
原盐357万吨489万吨754万吨494万吨828万吨
食用植
物油
101万吨107万吨117万吨108万吨110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1-24更新 | 298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的数据反映了

——摘编 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A.“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体系基本形成B.“大跃进”运动推动了工业高速发展
C.国民经济调整关注人民生活的改善D.工业建设方针和政策始终保持理性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的反动阶级及其外国的主子们长期盘踞在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使得城市中的反动势力十分强大。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使得城市中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虽然市民比较普遍,但生产和经营基本都以家庭为主,思想极其狭隘。革命要想发展,必需重视对落后的农村的改造,必需充分团结好农民阶级。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材料二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的分析及开辟的革命道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8-1965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及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的“社会变革”及其巨大成就。
2022-01-25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图为1949年到1959年8月《人民日报》广告数量变化表。此表数据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
A.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B.左倾错误致广告数量出现最大降幅
C.公有制占据了主体地位D.建国初期工业建设取得的成就斐然
2022-06-05更新 | 493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1953年2月我国国家预算报告表中的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的部分内容,对相关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国民经济建设支出领域比上一年增长
重工业和机械工业47.31%
燃料工业84.56%
铁路88.93%
农业61.44%
林业128.38%
总支出68%

A.国家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D.提供实施“一五”计划的财政保障
2021-06-18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平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历经无数次险恶的国内外环境的磨砺,一次又一次表现出惊人的生命力,在关键时刻总能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和部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社会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地调整空间战略,是党夺取政权、掌握和巩固政权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的空间战略选择与布局,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必须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城市与农村空间中进行的每一次战略调整,都对党的历史产生过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党史活动原有的展开路径与模式,衍生出了全新的党史发展轨迹。

——摘编自崔保锋《空间思维与中共党史研究》

材料二   上海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抢抓发展机遇。19932019年,浦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6亿美元提高到2051473亿元,按美元折算增长近120倍。GDP超过38万亿元,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体现新技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六大重点产业表现亮眼。同时,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幅跃升,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摘编自钱智等《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评估与建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农村正确的“战略选择与布局”,并分别说明其战略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浦东各项经济指标迅速增长的原因,并用一句话概括浦东开发开放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地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图甲、图乙、图丙是中国现代三个时间段(19541958年、19591963年、2001200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依次判断三图相对应的时间段,说明依据。
8 . 以下是1952-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统计表。对表中数据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年份钢(万吨)电力(亿千瓦时)石油(万吨)粮食(亿吨)棉花(万担)
195213572.6441.639130.4
1957535193.41461.95164
增长率396.3%266.3%331.8%119%125.8%
A.“一五”计划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B.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效显著
C.农业生产合作社推动了农业发展D.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2021-01-13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9 . 以下是1952—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统计表。对表中数据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钢:万吨电力:亿千瓦时石油:万吨粮食:亿吨棉花:万担
195213572.6441.639130.4
1957535193.41461.95164
增长率396.3%266.3%331.8%119%125.8%

A.“一五”计划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B.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效显著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业发展D.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