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材料19799月,四川省广汉县选择在向阳人民公社开展了“政社分开”改革试点,将公社机关20名干部分为三块,一块负责党务和行政工作,共6个人,一块负责农副业生产,共10个人,一块负责社队企业,共4个人,初步形成了党、政、经分设的基本组织框架。1980618日,已经挂了22年的“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牌子终于被摘下来,换上“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建立了乡党委、乡政府和农工商总公司。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生产队改为村民组。由此揭开了四川省乃至全国的“社改乡”序幕。

——摘自王佳宁《中国经济改革3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民公社改革的背景及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与戊戌变法相比人民公社改革的方式有何进步性。
2021-10-1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91年10月8日,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刊发长篇评论,着重论述只有把生产力搞上去,才能在和平演变的挑战中岿然不动。文章明确提出苏联的“红旗落地”,并非在于“卫星上天”,社会主义国家唯有经受住新科技革命的挑战,红旗才能举下去,才能更高飘扬。这一评论(     
A.回应了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B.未能认识到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
C.贯彻落实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D.意在为扩大改革开放扫除思想障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镇企业的前身是社队企业。根据有关资料,1949年前全国兼营“四坊”、“五匠”的,约有1000多万人。从1954年开始,农村专业手工业者或兼营手工业的农民都被整合进农业合作社,他们经营的手工业作坊成为社队企业的最早来源。当年毛泽东提出大办工业“几个并举”的方针,其中就包括农村工业化。1959年高峰时,全国农村办起工业企业70万个,总产值71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人民日报也积极宣传兴办社队企业的优势。195982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上呼吁,“目前人民公社直接所有的东西,如社办企业、社办事业、由公社支配的公积金和公益金等,还不很多,但是它们却代表着我国农村的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发展前途。”

——摘编自王铁成《社队企业兴起与乡村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832月初,邓小平到苏州和无锡等地视察,听到苏州已有不少社、队人均收入超过了800美元,他深受鼓舞。198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连续颁布三个文件,对农村发展社队(乡镇)企业给予支持,要求各地党委和政府“对乡镇企业要像对国有企业一样,一视同仁,给予必要的扶持”。从1984年开始,乡镇企业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势头。各类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联户办和户办企业更是大批量诞生。到1988年,企业个数达1888万个,从业人数达9546万人,总收入达4232亿元,4年间乡镇企业数平均每年增长52.8%,从业人数平均每年增长20.8%,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58.4%。

——摘编自萧冬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历史和机制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社队企业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作用。
(3)由材料中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4 . 1983年英国学者杰克·哥瑞参观了山东烟台桃村,在总结桃村致富的经验时指出,“把原来只为本村服务的面粉加工厂和服装厂,扩建成面向广大市场的厂子。把产品销到远方去。办旅馆、饭店、百货公司,发展面向社会的服务业。”关于桃村致富原因的表述,最合理的解释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动
C.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D.山东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政策推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6年,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由原来的国家一单位制向国家主导、社会与个人共同分担的方向改革。这一变化原因在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
C.福利国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D.设立经济特区取得巨大成效
2022-01-18更新 | 232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5年李鸿章委托盛宣怀办理湖北煤铁矿务,从此盛宣怀开始办理矿业。1896年,盛宣怀接手张之洞办的汉阳铁厂,将经管体制从官办改为官督商办,开始招收商股。1897年5月,盛宣怀在上海外滩开办了中国通商银行,先后与比利时、英国、美国签订铁路借款合同草约。1898年,盛宣怀为解决汉阳铁厂燃料问题开办萍乡煤矿,1908年进一步改变成股份制企业,将萍乡煤矿与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合并成立中国第一家钢铁煤炭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使钢铁、煤炭、铁路、银行有机地连接和结合起来。这家企业兼采矿、炼铁、开煤三大端,集勘探、冶炼、销售于一身,“创地球东半面未有之局”。

——摘编自朱荫贵《盛宣怀---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工业化的推手》

材料二   1978年12月份动工建设的宝钢,是中国钢铁工业改革开放的缩影。建设宝钢,绝不仅仅是为了一年多生产几百万吨钢,而是要迅速缩短我国钢铁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40年来,宝钢超越中国钢铁企业发展的一般模式,在坚持精品战略中不断发展壮大,生产出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一系列产品,代表着世界钢铁的一流水平;在技术进步上从学习到自主创新、从跟随到引领,取得跨越式提升;在管理创新上迈出坚实步伐,在履行社会责任中走在前列,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曾任宝钢集团董事长的徐乐江将宝钢发展所遵循的规律和原则总结为16个字:“严格苛求”“学习创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摘编自王明军、刘加军《在体制机制变革中探索奋进大国钢铁崛起启示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的发展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宝钢发展与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7 . 从1987年至1995年,我国的GDP年增长率远远超过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能够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
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入缓慢增长阶段
C.亚太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
D.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中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国家介入济贫发端于汉朝。但是,中国古代的济贫往往注重的是社会整体和国家控制,较少强调个人权利和国家义务。同时,中国古代的济贫实践在传统上较为注重运用政府行政手段,而没有采用立法手段,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缺憾。

——摘编自唐钓《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变迁与评估》

材料二   1978年起,政府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部分农产品的价格,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等,这些措施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19866月,国务院成立了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此后我国农村的扶贫工作进入到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2000年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村贫困地区的群众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进入21世纪,全国经过从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到精准式扶贫,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年底的1660万人,连续6年超额完成千万(级)减贫任务,贫困发生率减少到1.7%。

——摘编自燕连福等《我国扶贫工作的历程、经验与持续推进的着力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府济贫工作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具体做法及其取得成就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4年工厂职工行亚类别和性别比较

工厂类别男工人数女工人数女工比例(%)
织染12297816523457.3
机械及工具369975181.3
化学1045091355711.5
饮食品9145050116354
杂工26045395913.1
特别工场9147140.2
合计39112623339837.4

——佟新《中国女工工作史研究》

材料二   1949年,城镇女职工人数为60万人,仅占全国职工总数的7.5%。19581959年间,女职工人数猛增到700多万。至1994年,全国女职工人数已达到5600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的38%。19982003年,各级妇联组织积极争取小额信贷,直接帮助250万妇女实现再就业。2004年底,全国城乡女性就业人数为3.37亿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4.8%;全国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为4227万人,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总数的38.1%。妇女的广泛就业为其获得经济独立权、消除对丈夫在经济上的依赖奠定了基础。五十年代计划经济时期,女工主要集中在纺织业、纱厂、烟草业,尤其在纺织业中,女工的人数大多合.上总职工人数的70%或以上。除轻工业外当时我国亦出现了很多重工业女技术人员,从事一些没有妇女担任过的工作,如交通运输、内河航行、地质勘察、建筑、炼钢冶金、机器制造、石油化工等部门,都有女工与男工并肩工作。自从改革开放后,妇女就业结构出现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女职工在建筑业和资源勘探等重体力工作的比率明显减少。相反,在适合妇女从事的第三产业等行业中的比率明显增多。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1992年在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中,女职工的比例已超于半数。在服务业、咨询服务等公用事业及商业行业中,女职工所占比率约45%。当中可见妇女就业的趋势正由五、六十年代的重工业、重体力行业向第三产业即服务性行业过渡。这种过渡是基于改革后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妇女首先受惠,因为第三产业适合女性就业,增加了妇女的就业机会,也使妇女就业结构趋向合理,更切合妇女体质上的弱点。

——刘维芳《新中国妇女地位的历史巨变》


(1)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与20世纪初相比女性外出工作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2)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外出工作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