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20世纪八十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引发了三个经济现象,如下表所示。这主要是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序号经济现象
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经营的专业户,其经营方向明显地倾向于非农产业,如工矿、运输、商业、服务业等
城乡市场的开拓。城乡农贸市场首先恢复,并日益繁荣,继而出现农民长途贩运,异地经商,出现了各种专业市场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中的一些“能人”,走出了小农经济的生存逻辑,激发出创业的冲动

A.契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B.利用了对外开放的有利时机
C.实行农户分散决策和自主进入市场的机制D.旨在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022-09-03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如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2022-06-22更新 | 8972次组卷 | 8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98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规定,对大中型骨干企业要“适当减少指令性计划任务”,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上“实行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在经营方针上“实行多种经营”。这反映了中央政府
A.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B.强化经济的宏观调控
C.努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D.调整产业结构的决心
2022-06-1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4 . 揭开我国改革开放序幕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十四大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据此可知,土地承包流转
A.减少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B.改变了土地所有权的属性
C.降低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D.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6 . 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按每户家庭的人口数平均分配。在瑞金沙洲坝,土地承包经营后,全村户均耕地面积仅3.9亩,且分布在好几个地方。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到1992年国家宣布新增人口不再分地前,沙洲坝人均耕地面积由“分田到户”时的0.7亩下降到0.6亩。据此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使得人地矛盾突出B.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致农业生产的下降D.不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2022-04-06更新 | 304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关于农民土地问题,苏联新经济政策在坚持土地国有前提下农民可以自行选择具体的使用形式,新中国在土地公有基础上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获得了土地经营自主权。这说明
A.各国普遍实施土地公有B.民生问题关乎社会发展
C.国情差异影响政策效果D.中苏治国理念基本一致
8 . 农民作家周克芹善于书写社会变革中的农村生活。《山月不知心里事》揭示农村改革初期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晚霞》体现了改革开放中农民意识里先进与落后、改革与保守的对立冲突;《邱家桥首户》反映农民迈向小康时面临的新问题。由此可知
A.时代风貌影响文学创作B.作家富有浪漫主义情怀
C.农村改革激化社会矛盾D.市场经济促进文学繁荣
9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字的含义是
①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
③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 . 1979年《人民文学》发表了作家蒋子龙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作品塑造了一位勇于担负责任、善于解决问题的改革者形象。一时间,找“乔厂长”式的“能人”成为国企改革的首要话题,这反映了当时
A.国企需要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C.文学创作可以预示时代潮流D.尚未认识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