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979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讲话的背景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B.国家经济建设方略的调整
C.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构建D.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完成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农业发展情况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
公元年代前770—前221前221—220
耕地面积/万hm21533.33813.3
粮食单产(kg/hm2712.5825
粮食总产/亿kg102.7295.7
口粮总量/亿kg111.4208.8
粮食需求/亿kg123.7232.0
人口/万人32006000
人均占粮/kg320.5492.9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农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1978-1996年中国三种价格形式的变化

领域定价类型19781996
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政府定价97.0%6.3%
政府指导价0%1.2%
经营者定价3.0%92.5%
全国农产品收购总额政府定价94.4%16.9%
政府指导价0%4.1%
经营者定价5.6%79.0%
全国独立核算的生产资料生产企业销售收入政府定价100.0%14.0%
政府指导价0%4.9%
经营者定价0%81.1%

(政府指导价:对在国民经济中比较重要的产品,政府规定基准价和浮动幅度,经营者则在规定的范围内根据条件制定出售价格。)

——摘编自余兴发《新中国价格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1996年中国价格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1996年中国价格体制改革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1981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简析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并概括其内容。
(2)简要评价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2021-06-09更新 | 4205次组卷 | 37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90年1月,国家体改委针对东欧剧变、苏联濒临解体的敏感问题召开研讨会,得出的结论是:“东欧剧变、苏联危机的原因不是经济市场化;相反,这些国家的现实是市场极度不发育。”这一认识
A.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B.有利于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型
C.肯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灵活性D.扫清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障碍
2021-06-03更新 | 51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六校联盟2021届高三考前热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