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2 道试题
1 . 1982年1月1日,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工作1号文件指出,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户和集体保持承包关系,由集体统一管理和使用土地、大型农机具和水利设施,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这一文件(       
A.开启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变革B.全面否定农村个体经济
C.肯定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创新D.推动农村工作重心转移
2 . 观察如图,它反映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B.农村生产关系调整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3 . 下表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主要物资国家统一分配的比重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钢材煤炭木材水泥
1980年74.3%57.9%80.9%35%
1987年47.1%47.2%27.6%15.6%
A.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B.市场对物资的调节作用增强
C.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D.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削弱
4 . 下图所示是1993年长春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集团)公司许可的一张股权证书。它可以用来说明当时长春
A.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革B.对外开放取得重大成果
C.国有企业已实现政企分开D.逐渐迈向市场经济体制
5 . 199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朋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据此可知,这一决议的主要目的是
A.将改革的重心转移到精神文明建设B.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提供保障
C.推动社会民主法治建设向纵深发展D.纠正不良现象以促进社会风气好转
2022-01-17更新 | 318次组卷 | 9卷引用: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考班)试题
6 .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般性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普遍供不应求的状况基本结束,基础产业“瓶颈”制约的状况明显缓解。到200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595亿元,比1989年增长3.6倍,年均增幅高达15.9%。上述状况主要得益于
A.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B.社会消费观念发生改变
C.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2022-01-12更新 | 413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2届高考最后冲刺精编押题预测仿真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7 . 1985年中央规定,农产品除粮食棉花等少数重要产品实行国家计划合同订购与市场收购的“双轨制”政策外,其余多数产品.逐步放开自由交易。这反映了
A.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B.农村经济结构逐渐调整
C.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得以理顺D.农村活力逐步得到加强
8 . 坚持道路自信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摘编自《浅析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

材料二   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开始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摘编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10月)

材料三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是指什么道路?并指出中国共产党人选择这条道路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跨越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历史认识?
9 . 1984年,第一次全国地方出版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召开,会议要求出版社建立严格的责任制,要尊重编辑部门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使贡献大的知识分子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这次会议的召开
A.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要求
C.建立了出版行业的现代企业制度D.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81979年,四川等地搞起了利润提留计划的实验。当实验取得成功后,它们被推广到了全国。这项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一种工业责任制,在其中,国营企业与其主管部门签订一份“盈亏包干书”,同意将定额度的利润上缴国家,但提留在这个额度以上的“基本利润”份额。1980年,大约6600家国营企业采用这种制度。提留的利润可用于发放奖金、职工福利和作进一步的工业革新。公开申令多劳多得、工作性质的不同决定报酬的不同。1982年末,所有工业企业都实行了责任制,它们要对自己的各种经济决定及由此带来的盈亏负责。厂长可以聘用和辞退职工,决定他们的工资和奖金,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制定价格:但厂长本人也不再是终身任职,到1984年,工业生产中只有30%—40%可以被归为中央计划的生产,20%是市场经济,40%—50%属于地方计划或指导性计划的生产。

——摘编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1984年我国工业责任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1984年我国工业责任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021-11-1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