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集体和农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将资金集中起来,联合兴办各种企业,尤其要支持兴办开发性事业。”这条政策区别于以往的主要意义在于,摘掉了扣在乡镇企业头上的各种意识形态的帽子,解决了当时由承包制引起的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矛盾,为乡镇企业在新环境下指明了发展路径。此后,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此同时,乡镇企业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新的来源。1978~2006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逐步提高,由人均年收入308元增加到8369元,乡镇企业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8. 2%提高到46. 4%,乡镇企业已成为支持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更重要的是,乡镇企业带动了农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开启了城镇化的进程。

——摘编自李晓寒《当代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由于当时农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城市工厂可以将一部分宜在农村加工的产品或零部件有计划地扩散给社队企业经营,这给城市工业的“三废”等污染进入农村地区提供了渠道。一些高污染的行业如造纸、化工等则以联营、分厂等名义进入农村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198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的规定》,明确指出“禁止污染向乡镇、街道转移”。此外,这一时期农村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在促进乡镇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一是乡镇企业未经处理排入环境中的“三废”,导致了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二是乡镇企业为扩大规模,大量砍伐森林,占用耕地,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从污染范围和程度来看,乡镇企业引致的污染已远超城市工业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因此,“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要合理规划,应当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一摘编自闵继胜《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环境治理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并谈谈你的看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让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找到了正确道路,但如何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却需要实践与创新。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推动了后来国民运动的蓬勃兴起。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毅然决定将队伍带到农村山区建立落脚点,最终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此期间,通过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确立了“政治建军原则”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者对我国的入侵,党在1935年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抗战期间,毛泽东针对“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观点进行批驳,提出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毛泽东还撰写了多篇著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解放战争期间,党又着力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团结民主党派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推翻腐朽的蒋家王朝。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年版)

材料二:“文革”结束后,中国共产党逐步打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桎梏,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工作方针,这最终促使了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努力使国家政治文化生活回到正常轨道上来。从中央到地方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展开,为300多万名干部恢复了名誉。1977年的寒冬中,中断十一年的高考得到恢复,近600万考生怀揣着久违的梦想迈入考场。与此同时。“包产到户”让上亿农民终于解决了温饱问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铺开,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国有企业进行了扩大自主权的试点,越来越多的“个体户”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街头巷尾。深圳成为了对外开放的排头兵:由一个落后渔村变为崭新城市。在祖国的南疆,人民解放军实施对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有效保卫了国家领土主权,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年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行的理论创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为拨乱反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思想理论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2022-03-0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6.7%,超过了农业总产值而居于主导地位,这是初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全国工业工程技术人员比1952年增长2倍,同时我国已能设计一些比较大型的技术复杂的工程,从而使我国的工业技术一下子跨越了近半个世纪。机器制造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5.2%提高到9.5%,旧中国重工业极端落后的状态已经开始改变。

——摘编自代红侠徐家林《“一五计划”的实施及其启示》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首先,从根本上改变束缚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并结合一系列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的新路子。为了改变企业权力过小、缺乏活力、经营管理不善、不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等弊病,在实行利改税、厂长经理负责制,取消奖金封顶等单项改革的基础上,又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使城市改革由点到面,由单项改革向综合改革逐步展开。在财政方面,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分别实行新的财政体制,并在基本建设方面,扩大了地方审批的权限。同时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一步发挥经济杠杆在指导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调节作用,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同时,沿海开放地带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内地经济的开放和发展。

——摘编自梁秀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五计划”在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面的巨大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践”的具体表现,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的原则进行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在企业内部,要实行工资奖金同经济利益挂钩,扩大工资差距,拉开档次。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

材料二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发展,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现有全国性行业总公司要逐步改组为控股公司,一般小型国有企业,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或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也可以出售给集体或个人。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十二届三中全会”相比“十四届三中全会”规定的经济改革出现的新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背景。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由古到今,我国农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非乐上》

材料二   松太(松江、太仓地区)利在棉花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纷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

——包世臣《安吴四种·齐民四术》

材料三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远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地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总结松太地区经济结构发生了的变化?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给农村带来“深远变化”的政策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认识?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传统社会主义思想,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坚持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21年,列宁经过反思,认识到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不能直接过渡,而只能迂回过渡。……如果硬要过渡,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涵义》

材料二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亚蒙·哈默1921年在莫斯科的经历——他(列宁)同我握手时眼睛里闪烁着热情友好的光芒……“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他的声音又提高了,“是美国的资金和技术帮助,以便使我们的经济振兴起来。”……列宁说话确实是算数的,隔了很短的一段时间,我便成了第一个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

材料三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亚蒙·哈默1979年在美国与邓小平会见的情景——他(邓小平)紧握着哈默的手说:“我们都知道你是帮助过列宁的那个人,我们现在也需要帮助,你愿意来中国吗?”……两个月后,哈默果然率领了一个由西方石油公司的16位各部门经理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了北京。仅仅一周的时间,“西石”与中国政府便签订了四项初步协议……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列宁为什么放弃“直接过渡”而转向“迂回过渡”?

(2)材料二和三说明中国的对外开放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有何相似之处?

(3)列宁和邓小平的上述措施,说明他们共同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018-08-2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阶段1979-1984年农村改革引发城市国企改革
第二阶段1985-1992年探索向市场经济转轨
第三阶段1993-2002年完善市场机制
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探索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相统一
——摘编自陈永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回顾》

材料二

都说中国是“世界工厂”,这家工厂到底有多大?外媒对此曾有统计:中国生产了全球60%的水泥,45%的钢铁,50%的玻璃,25%的汽车,40%的船舶,70%的智能手机,90%的笔记本电脑,80%的空调,65%的冰箱,40%的鞋子,50%的猪肉,等等。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这个第一,美国从1895年到2009年,稳坐了100多年。

—摘编自《改革开放十大奇迹:重新定义了这一代中国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经济举措,并说明第三阶段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8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下面三个时代反映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它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第一……

20世纪50年代留给中国人的记忆是从无到有,众多的第一出现:第一批喷气式飞机,第一批解放牌汽车,第一个制造机床,第一座跨越天险的长江大桥,第一次修通开往青藏高原的公路……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变革的年代。

材料三 21世纪:迈开大步向前进。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地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

——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革?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中涉及的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制的认识。
2018-05-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比较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中国与荷兰的金融创新

中国荷兰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
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
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
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
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
机会。
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是现
代意义的银行,有阿姆斯特丹市政的
担保,很快成为欧洲国际贸易的票据
结算中心,荷兰的利率也比其它欧洲
国家都要低得多。银行不仅支持商品
交易,还支持股票交易。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美国的股票市场

中国美国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
易所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
式宣布成立。1996年,高速发展的股市立
即出现了许多问题。从1998年开始,中国
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
20世纪90年代,政府通过间接措施进
行调控。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以硅谷为
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悄然兴起,促使美国
经济实现了产业升级。股市吸引了大量
私人投资者,同时养老金也通过资本市
场实现了保值增值。

(1)17世纪的中国和荷兰都进行了金融创新,但经济发展的结果却完全不同,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90年代中美两国股票市场的作用。

(3)两则材料都反映了政府的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

中国1960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年份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6021.826.152.1

材料二
1978~2006年我国三大产业GDP变化的比较(%)
年份GDP相对构成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7828.2047.923.9
199519.947.232.9
200611.748.939.4

(资料来源:2007年国家统计年鉴)
1955~2000年美国三大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55~19594.43956.6
1965~1969337.259.8
1980~19842.632.864.6
19991.624,773.7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编辑部等)
材料三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主要发达国家相继经历了战后以来规模较大的结构性调整。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美国最先进入以信息产业发展为主导的后工业化发展时期。

——马莉莉《战后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当时产业结构的特点(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针对当时的产业结构状况,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对比中美两国产业结构,指出我国产业结构仍存在的问题。结合材料三,谈谈我们该如何应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