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1986年,厉以宁在《体制.目标.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一书中明确指出:生产要素中的人与财产要有效配置,就应有相应的市场机制,这种市场机制必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资本市场和劳务市场。由于他力主股份制和所有制改革,因而被称为“厉股份”“厉民营”。厉以宁的观点
A.揭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B.消除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D.顺应了经济改革的发展方向
2022-03-25更新 | 145次组卷 | 5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最先从农村响起,它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A.实行联产承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实现统一经营,适应国家工业化要求
C.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D.改变土地所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主要少了两件东西∶独立和民主。却多了两件东西∶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由于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这样中国革命有在农村首先胜利的可能。

——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等

材料二   19531957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这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这些建设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新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郭笑文《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

材料三   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指出,14年前(即1978年)我们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当前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和中国共产党开创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建设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的“新的革命”和“新经济体制”分别指什么?
4 . 1983年,东莞县专业户、重点户、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应运而生、蓬勃发展,从事各种专业的劳动力6.87万人,占农业总劳动力的16.4%。这反映了当时
A.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农村改革激发社会活力
C.国企改革取得初步成果D.对外开放不断走向深入
2021-09-02更新 | 319次组卷 | 8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召开了许多重要的会议,其中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6 .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半个世纪的求索与奋斗,中国逐渐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初期,为改变国家工业落后面貌采取的发展战略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何时初步实现这一转变?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2020-12-2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些四川农民外出打工时,把《半月谈》挂在扁担上,走到哪里就挑到哪里,用刊物上登载的中央文件精神为自己壮胆,也用以回答某些诘难。据此可知,当时
A.改革缺乏创新精神B.思想解放任重道远
C.舆论环境相对宽容D.政策传导渠道畅通
8 . 路遥小说《平凡世界》描述了石乞节公社双水村生产队队长孙少安为改变家乡农业落后面貌,实行包产到户。以此为核心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是(  )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9 . 下表反映了1978年以来的各种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类型时间1978年1990年1996年
国有企业77.6%54.6%5%
集体经济4%6%39.4%
城乡个体经济04.8%15.6%
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等05%16.5%

①思想领域的解放
②经济体制改革
③加入世贸组织
④生活水平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 . 针对某次会议有报道指出,中国共产党正式承认“市场经济”……这是第一次。经过14年的改革,市场经济终于在实践与理论两方面取代计划经济而占据主导地位,该报道评价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