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十多年来党进行理论探索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之一,也是社会主义认识史上一次历史性的飞跃。”此材料评价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2 .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走到了一个关键时期。结合下面图片,指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放思想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
B.邓小平理论得到进一步深化
C.“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正式确立
3 .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B.十一届三中全会
C.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4 . 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的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中共十四大召开
C.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D.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决定》指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淅、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制度”。这一“制度”指的是
A.农业生产责任制B.厂长(经理)负责制
C.现代企业制度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6 . 1982年1月1日,中央批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充分肯定“双包”到户(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市场责任制。最早实行这种责任制的省份是
A.广东省B.河南省C.安徽省D.福建省
7 .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8 .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指出,判断社会主义建设的标准应当是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②是否有利于改善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
③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④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9 .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一国进出口总额与国内外生产总值的比值。阅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

①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世界
②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顺差
③对外开放战略成效显著
④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 . 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主要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发展乡镇企业
D.加强计划经济管理
2019-05-23更新 | 257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