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6 道试题
1 . 劳动参与率是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重要指标。如图所示为2000~2010年广东地区劳动参与率的概况。这反映出,该时期广东
A.劳动者的技能素养普遍较高B.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
C.市场经济体制激发社会活力D.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世界
2022-04-09更新 | 321次组卷 | 6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四)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任何经济都是在一定的制度下运行的。制度(土地、赋税、劳动等制度)变迁,通常是不可逆的,表现历史的进步;但也会出现反复和逆流,造成经济的衰退。 在重大的经济变动中,不仅要求有上述一般制度的变革,还要求有体制的变革,以至根本制度的变革。前者包括所有制的变革,后者包括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社会群体组织和行为的变迁,社会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经济发展。在研究中我们主要是考察人口、等级、分业(士农工商)、消费习俗等的变迁。经济史研究要注意非经济因素。非经济因素中最大的是政府和文化两项。就中国封建政府而论,它在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上就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制度改革——社会变迁,在最高层次上都要受文化思想的制衡。

——据吴承明《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


提取材料中关于经济史研究的任一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4-08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二模(康德卷)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确立了无偿分配西部土地的原则。《宅地法》规定:年满21岁的公民,只需交纳10美元的申请费,可免费获得未垦种土地160英亩,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拥有对该块土地的最终拥有权。1868-1900年依该法向农民分配的土地达8000多万英亩,对西部农业开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它并没有按照美国人民的要求把国有土地全部划为宅地分给劳动人民,只有一小部分土地分配给了移民,而且位置偏远、土质贫瘠、限制在已堪定的地段内,其实是经过拍卖、先占、赠予等分配方式后的残留地段。大部分土地则通过各种渠道转到了土地投机商及大公司手中,它远远没有满足人民的土地要求。

——兰建英《美国近代西部开发时期的土地政策探析》

材料二   1992年以后的新一轮经济加速发展中,曾一度出现农村大量资金、人力、物力流向工业领域的现象,致使1992年至1994年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粮食出现连年减产,粮价上涨,对此,中共中央立即采取措施。从1995年起开始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同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四是改革农村税费制度,以减轻农民负担。至2000年,中国实现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9)》


(1)依据材料-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美土地政策在目的和性质上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1995年以来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并指出其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影响制定土地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2022-04-05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1980年7月,上海第一家私营饭店开业,不仅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就餐,而且不少外宾和华侨也前来参观和用饭。《人民日报》在当年8月10号对此发文,“批准时以为是一家小点心铺,不料他们竟大干起来,看来有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这里“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是
A.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B.企业资金来源问题
C.公私企业的合营问题D.私营企业规模大小
2022-04-03更新 | 26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实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私营经济政策演变(19782008年)

阶段及特征历史背景及说明
19781986年“默许”阶段
19871991年“补充论”阶段(19871988年是形成阶段:19891991年是曲折发展阶段)在国内,经济矛盾突出,政治气候变化:在国际上,西方国家掀起“反华大合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逐步形成:私营经济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都全面地体现了出来:国际上社会主义改革的大潮风起云涌。中共中央从国情出发,提出了“补充论”
19932002年“组成部分论”阶段
20032008年“平等论”阶段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机遇与风险并存:快速发展的私营经济遇到了斯的问题:攻坚阶段的国企改革需要私营经济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平等论”,实现了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政策的重要创新

——据李海涛《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政策探析》整理


参照上表②④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①或③阶段国家私营经济政策调整做出说明。
6 . 我国不同阶段对于改革目标有不同表述,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到“有 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最终到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变化主要反映的是
A.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历程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过程
C.准确定位改革目标极为艰难D.对计划经济崇拜的旧观念难以打破
2022-04-01更新 | 540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20世纪80年代有段顺口溜:上班穷,下班富,开除就成万元户······一辆摩托两个筐,收入超过胡耀邦;骑着铃木背着秤,跟着小平干革命。这种顺口溜反映了当时
A.民众对经济体制改革心存疑虑B.乡镇企业崛起影响大众职业选择
C.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D.“十四大”召开促进城乡经济繁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7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达2.24万亿元人民币,居内地城市第三位,比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的1.96亿元翻了1.14万倍。2017年深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83127元人民币,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比1980年的811元翻了225倍,连续五年超过台湾省,与韩国人均GDP相当。2017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28011.46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总额16533.5亿元,分别占全国和广东省出口总额的10.8%和39.2%,出口额连续25年居内地城市之首。在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深圳很好地完成了其成立之初被赋予的历史使命——改革的"排头兵"、对外开放的"窗口"、市场经济的"试验田"。深圳在"不争论"的政治智慧引领下,以最低成本、最小风险与代价,开启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探索着由普遍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全方位的社会改革,并不断创造、派生出制度变迁的经验,这些经验经过逐步复制被用以推广、示范全国。

——摘编自陶一桃《深圳经济特区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深圳经济飞速发展的条件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深圳历史使命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
2022-03-3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1978~2018年社会流行语的演变概况,这一演变历程反映了
时间媒介社会流行语
1978-1993官方媒体占据主导地位万元户、一国两制、女排精神、包产到户
1994-1998媒体市场化发展炒股、抗洪精神、下岗再就业、一国两制
1999-2018QQ、微信、抖音等自媒体涌现网红、反腐、电商、工匠精神、女排精神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坚守与创新
C.大众传媒主导社会经济的发展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10 . 天猫国际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跨境B2C(电子商务模式)市场,根据天猫国际提供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底,有5800个品类超过2.9万个品牌入驻,其中80%以上是首次进入中国市场。这主要是由于中国
A.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B.经济运行环境良好
C.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确立D.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22-03-31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