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20世纪初,曾经称霸全球的大美帝国开始走下坡路,经济学家称英国这一时期在经济上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为“英国病”。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撒切尔夫人担任了英国首相,这期间为了医治“英国病”,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这项改革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撒切尔政府认为凯恩斯主义已经不适用于英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第二,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度大力进行企业的国有化改革,而现在私有化改革导民营资本进入国有企业,能够规范其管理机制、加强对公司运作的监督力度、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以及市场竞争力…私有化作为撒切尔主义的一项核心政策,经历了由尝试性私有化向系统私有化转变的过程,与撒切尔夫人执政三届任期相对应,有如知下三个阶段:1979~1983年私有化尝试性阶段;1984~1987年私有化大发展阶段;1987~1990年私有化深入发展阶段。

——摘编白郭放等《英国国企改革对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启示》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控制经济和生活。于是国有企业便成为国家控制人力、物力的形式,刚开始见效颇快,国家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但是随着经济规模步扩大,全部采用统一计划指令来控制经济生活难度大。与此同时,人民的消费水平提高,生产和消费也逐渐分离开来。集权管理体制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后,扩大了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明确了国家和国有企业的具体权利关系,从而国有企业主体具有利益地位,国有经济逐渐盘活。具体来看,扩大企业自主权之后,企业开始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由此也开创了国有企业独立经管的局面。

——摘编自何江川《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70~90年代英国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相似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国国有企业改革最大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2 .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记载,1989年下半年,全国个体户注册数减少300万户,私营企业从20万家下降到9.06万家,减少一半多。其中很多是主动地把工厂交给了“集体”。这说明
A.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B.私营经济受对外开放冲击
C.经济改革迫切须解放思想D.城市的经济改革亟待开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