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进入21世纪,有学者指出,中国农村的发展道路不在于消灭小农户、小农业和小农村的“三小农”,不在于模仿美国型的大农户、大农业和大农村,而在于“三小农”的进一步发展。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国农业经济需要(     
A.在继承发展中开拓中国式道路B.广泛借鉴他国的农业发展模式
C.借助农业科技实现生产力飞跃D.着眼农业市场化实现城乡融合
2 . 1962年,广东的一些农村确定了每块田地的质量要求,实行包工到组或个人,建立评奖、评罚责任制,超产归个人或按比例奖罚;有些零星分散的土地则完全包给个人,超产部分完全归个人。这些措施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B.加速了人民公社体制的瓦解
C.利于纠正农村工作中的错误D.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
3 . 下表1994-2000年中国啤酒生产规模
年份1994年1997年2000年
企业数655550495
平均规模(千吨)21.634.345.1
20万吨以上(企业数)31320
10-20万吨(企业数)212826
5-10万吨(企业数)365760
5万吨以下(企业数)595452389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城乡居民饮食结构改变B.国内消费市场升级转型
C.行业技术发展突飞猛进D.市场经济改革逐渐展开
4 . 1980年,天津化纤厂党委明确向职工指出,外国专家不是“外国资本家的代理人”,而是“受雇于外国资本家的劳动者”,鼓励职工和外国专家交朋友,虚心做外国专家的学生。这一做法
A.开启了城市改革开放的步伐B.否定了阶级斗争的理论
C.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冲破了僵化思想的束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9年,安徽肥西县山南镇黄花村决定,借一部分地给农民种,每人借三分,谁种谁收,对外称为“四定一奖”(定土地、定产量、定工分、定工本费和超产奖励、减产赔偿)。“四定一奖”
A.掀起农业互助合作高潮B.废除人民公社管理模式
C.体现责权利相结合原则D.开启对外开放历史进程
2022·广西南宁·二模
6 . 1984年全社会零售商业饮食服务网点915万个,比1978年增长629.08%,其中国营商业网点减少40.1%,只剩下27.2万个,集体网点达159.4万个,增长55.86%,个体户达728.1万户,增长近40倍即4000%。这些变化
A.推动了商业管理体制的革新B.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D.彻底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2022-04-21更新 | 429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福建卷)
7 . 中国逐步放开物价的过程中,曾出现通货膨胀和抢购潮。到1991年,价格形成机割占比如表,其中市场定价的商品反而逐渐供给充足、价格稳定。这说明
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市场定价
农副产品22.2%20%57.8%
工业资料36%18.3%45.7%
A.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逐步显现B.传统经济体制仍具有明显优势
C.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D.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重大变革
2022-04-18更新 | 351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D卷)历史试题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对世界局势认知的不断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战争的危险性是一直存在的,世界大战的危险已经迫在眉睫,并在国内做好早打、大打及打核战争的准备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世界战争不可避免”,但不是“迫在眉睫”,有可能争取延缓战争的爆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个主题
这种变化
A.随着国际格局的剧变而变化B.受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影响较大
C.是中美关系改善的根本原因D.推动了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
9 . 据统计,截至1997年,我国社会商品、工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收购中,按市场价格交易的比重分别达到93.2%、81.6%、80.5%,比1978年分别提高了91.4、81.6和73.1个百分点。这体现出当时我国
A.社会产品供过于求B.农副产品产量提高
C.市场调节作用增强D.开始融入国际市场
10 . 1970年,根据国家农业会议精神,江苏、浙江、广东等省率先行动起来,纷纷创办各种规模的农具、粮油加工、建材、编织、服装等社队工业。这一举措
A.改变了农业经营模式B.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进程
C.瓦解了人民公社体制D.增强了农村公共服务能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