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粮食与国家安全】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为4.5亿亩,2017年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0亿亩,位列世界首位,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保证。与此同时,我国集成推广了一批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模式,杂交水稻、耐密型玉米等品种大面积推广,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一喷三防等实用技术广泛应用,为粮食现代化生产起到了良好的带动引领作用。从1978年开始,粮食市场化改革就在探索中前行,从初期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到全面放开粮食市场,我国粮食市场由分割逐步走向一体化,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奠定了基础。现在,我国粮食能从吃不饱转变到吃好状态,这也是与政府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制定粮食安全政策密切相关的。

——摘编自王济民《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粮食安全:成就、问题及建议》

材料二   据统计,20102019年的10年间,我国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2%,粮食消费年增长率2.7%,粮食消费年均增长率高于粮食产量增长率0.7个百分点。同时,我国每年新增人口大约600多万人,新增的城镇化人口大约2000万人,每年因为人口增长和需求增加需要粮食消费新增100多亿斤,但我国户均耕地7亩左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发达国家的1/40,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粮食缺口需要通过粮食储备和适量进口加以调剂解决,但是世界粮食市场不具备支持我国粮食安全的能力。我国年消费的粮食数量到2021年将达到14000亿斤左右,而世界粮食市场的可贸易量只有6800亿斤。

——摘编自尹成杰《后疫情时代粮食发展与粮食安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保粮食安全的主要经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并谈谈应如何处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10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各级领导机关派出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分配土地,迅速形成土地改革热潮。其主要内容是:没收地主土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到1948年底,老解放区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获得了改善,成为了农村的主人,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第1版)等

材料二   1978年夏秋之际,安徽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以万里为第一书记的中共安徽省委做出把土地借给农民耕种、不向农民征统购粮的决策。这一决策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仅战胜了特大旱灾,还引发凤阳县等地一些社队自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与此同时,其他地方的农民也实行类似改革。1980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明确支持农村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指出这种做法不会影响集体经济的发展。19821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包产到户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反映了亿万农民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至此,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开来。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2021年第1版)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的历史条件。
(3)在变革农村土地关系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展现了哪些可贵品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黄道婆的手工棉纺织技艺在松江地区的传播,逐渐开始辐射到整个江南,随后向中原、湖广等地扩展,掀起了一场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在明清政府的推动下,棉花作为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加之河南、山东等地的棉花伴随着地区商品市场的发展作为大宗商品贩运至江南,为江南地区棉纺织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对纺织劳动力需求进一步增大,出现了雇染匠、研匠“往来成群”的现象,在织造、染色和平整等流程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棉纺织产品不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范畴,而是大量投入市场销售,迎合了明清时期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棉布成为“寸布皆有”的主要布料,并远销海外。

材料二   近代开埠通商以来,洋商凭借雄厚的资金及本国国家权力为后盾,使我国棉花贸易基本落入外人之手,而华商大多资本短缺,金融周转不灵难以与洋商抗衡。近代国际市场棉花贸易日益标准化,且一般采用国际通行的机器打包,棉包密度有严格规定,而中国市场棉花贸易缺乏量化标准,打包的形色也颇有参差,部分棉商甚至为了谋求利益,人工掺水掺杂。洋商在航运交通上的优势大大缩短了交易周期和经营成本,而这也使得华商望其项背,加之战争对船只、火车运输的阻断“贸易几至完全停顿”的现象偶有发生。然而在国际贸易大背景下,在华洋行为华人棉商提供了模仿和学习的机会,棉业公会相继确立,业务涵盖了从国内贸易到国际贸易,从零收贩运到加工业务,从设行收花到居间介绍。

——摘编自于新娟《近代国际化背景下的江南棉商》

材料三   随着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相关企业、行业在全球市场主导之争也日益激烈,一些西方国家利用长期以来形成的国际话语权体系和企业价值体系进行“围追堵截”的现象屡见不鲜。

西方某些组织、企业捏造所谓“强迫劳动”来抹黑新疆棉,其真实意图是利用自身影响力破坏我国棉产业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新疆棉产业只要保持信心和定力,不断转变经营观念,并采用有力措施加以应对,就一定能打破某些西方国家别有用心的“魔咒”,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编自牛方《新疆棉事件:热搜之后的冷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棉花革命的特点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棉花贸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疆棉事件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平凡的世界》描写了西北农村从1975年到1985年间的社会变革,真实地重现了中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题的改革大潮。小说描写了孙少平、孙少安、田福军等人的生活历程和情感发展及思想成长过程,通过小说的论述,给读者带来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摘编自杨效砼《小说<平凡的世界>的社会价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平凡的世界》所描写的中国社会变化加以阐释。
2022-05-25更新 | 18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8月热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2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大会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和政策,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等。

材料二   部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委员会会议提出的主要任务简表

中共八大(1956年召开)
党的八大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召开)
全会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为指导,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中共十四大(1992年召开)
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中共十九大(2017年召开)
大会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大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为什么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结合材料一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次党的会议,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和阐释其主要任务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2022-05-25更新 | 271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2022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3(广东专用)-新高考地区专用-2022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多卷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 年)英国的物价急剧上升,大量穷人、乞丐和流浪者因饥饿而死,社会秩序动荡混乱。面对这一危局,当时的英国政府针对物价出台了一系列干预和遏制政策,而立法作为一种重要的价格管制工具得到了充分运用,尤其是王室敕令这一法律形式更是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据统计,当时共有30项救今针对食物、肉类、糖类、啤酒花、酒类(含法国酒)、弓箭盔甲6类商品的价格制定了官方最高限价。鉴于伦敦作为全国政治和经济中心的重要地位,都铎政府对伦敦市的价格管制高度关注。为保障物价管控效果,都铎政府严惩违抗限价命令的地方官员。这些举措为都铎王朝时期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营造了较为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柴彬《英国近代早期的物价问题与国家管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价格机制作为市场体制机制探索与改革的关键,其变化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与改革同步同频。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由政府统一制定、集中管理,行政计划成为定价和调价的基本方式。至1997年底,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由1978年的94.4%下降至15%以下;在工业品出厂价中,以市场价格进行销售的比例已占96%以上,市场形成价格机制正式建立。与此同时,以价格监测体系为主的价格宏观调控体系以及社会主义市场价格法律体系也在此时初具雏形。截至2018年底,中国政府相继制定和实施了60多部与《价格法》配套的法规;全国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170万件,实施经济制裁达696亿元,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价格行为,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摘编自陈兵《新中国70年价格机制运行的基本经验与改革路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都铎王朝时期的英国政府对物价进行国家管制的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价格机制演进的基本趋势。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不同阶段价格机制演进的历史启示。
2022-03-08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 年起,中央人民政府开始执行“一五计划”,贯彻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时并举的方针。......1956 年 1 月 15 日,距农历春节差不多还有一个月,天安门广场却显得比春节还要热闹。 首都数十万人在这里举行集会,庆祝北京率先进入社会主义。随即,全国各大中城市也相继举行同样的集会,宣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意味着,在中国大陆,大规模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即将拉开。...... 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到 1957 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一大批中国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

——摘编自罗平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材料二: 下表是根据《中外历史纲要》教材整理的“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部分)。

时间进程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980 年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1982 年中共十二大召开,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1987 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 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2010 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伟大成就。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性质的历史性转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和 1980 年设立的四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概括改革 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