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历史主动精神】

材料       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是一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奋斗史。根据上述材料,围绕“历史主动精神”这一主题,自选一个角度,结合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某一具体史实予以阐明。(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年-1979年不同时期的对联

时间地点对联
1912某地农村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民国初年/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国民革命时期/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
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江南农村平分土地,斧头开辟新世界;
阶级斗争,镰刀割断旧乾坤。
1945成都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1949/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1958/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1979农村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
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任意两副对联进行评析。(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任何经济都是在一定的制度下运行的。制度(土地、赋税、劳动等制度)变迁,通常是不可逆的,表现历史的进步;但也会出现反复和逆流,造成经济的衰退。 在重大的经济变动中,不仅要求有上述一般制度的变革,还要求有体制的变革,以至根本制度的变革。前者包括所有制的变革,后者包括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社会群体组织和行为的变迁,社会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经济发展。在研究中我们主要是考察人口、等级、分业(士农工商)、消费习俗等的变迁。经济史研究要注意非经济因素。非经济因素中最大的是政府和文化两项。就中国封建政府而论,它在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上就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制度改革——社会变迁,在最高层次上都要受文化思想的制衡。

——据吴承明《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


提取材料中关于经济史研究的任一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4-08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二模(康德卷)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私营经济政策演变(19782008年)

阶段及特征历史背景及说明
19781986年“默许”阶段
19871991年“补充论”阶段(19871988年是形成阶段:19891991年是曲折发展阶段)在国内,经济矛盾突出,政治气候变化:在国际上,西方国家掀起“反华大合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逐步形成:私营经济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都全面地体现了出来:国际上社会主义改革的大潮风起云涌。中共中央从国情出发,提出了“补充论”
19932002年“组成部分论”阶段
20032008年“平等论”阶段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机遇与风险并存:快速发展的私营经济遇到了斯的问题:攻坚阶段的国企改革需要私营经济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平等论”,实现了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政策的重要创新

——据李海涛《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政策探析》整理


参照上表②④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①或③阶段国家私营经济政策调整做出说明。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届冬奥会的历史发展变化

届次年份东道主项目
大类
参赛
人数
转播媒体
数量家
中国队奖牌数特点
适应自然时期11924法国4294气温和降雪量至关重要,气候保险应运而生,比赛大多在室外进行,由人工将积雪垛厚并压实
21928瑞士464
31932美国252
41936纳粹德国669
51948瑞士669
61952挪威694
71956意大利820首次电视转播
技术革新时期81960美国665开始大规模使用机械技术和人工降雪、人工降温等技术,使部分项目移至室内场馆进行
91964奥地利61091
101968法国1158首次彩色电
视信号转播
111972日本1006
121976奥地利1123
131980美国10720
141984南斯拉夫12721000
现代化时期151988加拿大101423640以天气预报系统大规模的普及为标志,精确监控和调整比赛场地环境;人工造雪技术和再冷冻技术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161992法国121801863
171994挪威17391203
181998日本1421761608
192002美国1523991608
202006意大利2508200
首次互联网转播
11
212010加拿大256624011
222014俄罗斯28734649

——据邢建宇《冬奥会发展历史及未来展望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发展趋势或其中某些信息所反映出的变化,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不能重复材料中的信息,表述清晰。)
2022-03-15更新 | 415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中国历年GDP(国内生产总值)一览表(单位:亿美元)

195119581962196619691976199220012018
美国380446725856787898461825363377101280204940
中国3285294657567841516488013248134073

——摘编自世界经济信息网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任选一个时期(由表中任何两个相邻或者不相邻的时间点作为起止),概括比较这一时期美国和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工潮

1984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从事务工、经商、服务业的农民可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1985之前,农民工主要被乡镇企业吸收,呈现“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流动方式。

1985年,公安部发布了《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1986年,公安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凡年满16岁、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了常住户口的公民,都应该申领身份证。

1985年之后,农民工开始了大规模的跨地域流动,出现“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的流动方式。1989年春节后,百万民工下广州,当地火车站人流汹涌而至,交通运输不堪重负。“民工潮”首次爆发。当时的广州到处人山人海,很多火车严重超载……日发旅客8000人的湖南衡阳站,最高时多达35000人。远在西北的兰州也是人满为患……据统计,1989年至1993年农民工每年增长25%左右,19882600万,19893000万,19924200万。1992年后,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人口大规模流动常态化,“民工潮”的称谓逐渐退出历史。

——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对“民工潮”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2-03-05更新 | 691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正午阳光出品的《大江大河》成为了2008年底最火的国产剧。它通过讲述宋运辉、雷东宝、杨巡等典型代表人物的不同经历,真实还原了一代人的创业生活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8年,因为家庭成分问题,宋运辉只能通过姐姐让出的高考名额进入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后宋运辉成为金州化工总厂的技术员。他一进厂就下车间锻炼,再加上专业知识过硬,又非常了解国外的先进技术,深得领导信任。80年代以宋运辉为核心,在国企进行了技术革新,设备也全部换成了国外的。他也因此一战成名,不断得到破格提拔。

1979年,雷东宝退伍后回到家乡后做大队书记,面对家乡贫穷落后、消息闭塞的情况,从书写“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的标语开始,力图在家乡大展拳脚。80年代,他在小雷家村进行土地改革,兴办砖窑、养猪场、电线厂,带领着村民脱贫致富。

杨巡头脑聪明、敢想敢干,1983年用靠卖馒头积累的资本(卖馒头换鸡蛋,再用鸡蛋在城里换粮票),跟着老乡做煤矿生意,最终因不合格电器导致煤矿爆炸而受到波及,积攒下来的家业都赔了进去。后来靠着挂靠雷东宝所在的小雷家村“集体”,1991年成立了扬子街电器城,重新站了起来。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你所提取的情节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评价准确全面。)
2022-03-01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双凤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72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好纲》的社论。

首次公开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410日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工作。53日,中共中央转发了这封信,肯定了邓小平的意见。

813-925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制定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恢复考试,采取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

1978318——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510日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1日,《光明日报》转载此文。

1218-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摘自唐培吉《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共中央指导思想拨乱反正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11-09更新 | 261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零诊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少年

1921庄严篇章开启

自强不息,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每次受挫都是一次收获。

勇往直前是我的选择

昨日的成长都是印记

所有的成绩都值得被铭记

未来在即

梦想一定可期

乘风破浪我们在一起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初心从未有改变

百年只不过是考验

美好生活目标不断实现

这个世纪少年使命永远放心间

面前再多艰险不迟却

Ssy   nevernever Give uUp,like afire

探月问天,5G领跑全球1

科技创新与时俱进绝不放手

2021新的征程开启

不忘初心我们在一起

过去的成绩都是底气

新时代一起打赢新的战役

未来已来,更加值得期待。

砥砺前行,我们要在一起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Comeon

……

远望金山上那光芒照耀着四方

把人们生活一点一点变得闪亮

一步一脚印撸起袖子加油干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

十四五期间将会面临新的挑战

相信下份成绩单会更加地好看

从不会空喊,梦想付诸实干

向前看,一起见证更多奇迹实现

……

——节选自歹尚函《建党百年主题MV一少年》


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可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