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24月,按中央统一部署,山东诸城对150家市属独立核算企业进行审计,发现有103家亏损,其中43家资不抵债,同年10月,诸城市政府选择5家企业进行试点改革,涵盖小型国有工业企业,小型国有商业企业、小型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第一家试点改制企业—国营电机厂的改革方案由职工提出,其内容为:将企业净资产平均出售给每一位员工,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入股,让企业有偿使用,诸城市政府将之总结核定为“人人持股,平均持股”的股份合作制方案,准予实施,并在全市推广,至19947月,该市288家乡镇以上企业有272家实现改制、其中210家实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造。

1996年,中央九部委对诸城改革进行联合调查,对其改革给于高度评价。诸成实行企业股份制改革后,经济活力迅速迸发,21世纪初期,吸引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落户,一跃进入中国百强县行列。

——摘编自迟福林主编《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城市企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诸城市企业改革的路径。
2023-06-21更新 | 999次组卷 | 6卷引用:纲要上第27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依然是一个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大量阶级特权和农奴制残余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于困苦之中,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据统计,在19051907年的革命期间,共有近460万人参加罢工。统治阶级对底层民众抗争的压制进一步激发了大众的反抗意识和斗争实践,所以当人们接触到来自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想时,天然地倾向于其中的共产主义基因。列宁主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材料二   欧洲民主社会主义在19世纪末经由第二国际理论家伯恩施坦的理论化,到20世纪中期成型。其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而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民主”;强调“社会公正、生活美好、自由与世界和平的目标;强调植根于西欧的基督教伦理、人道主义和古典哲学”。认为社会主义的目的不再是通过革命性飞跃来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突破了苏联模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经历了从“发展型社会主义”向“共享型社会主义”的转型。中国将社会主义原则和市场相结合,在运用市场工具的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形成了“社会主义原则-市场-政府”三维互动的独特发展格局。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俄国革命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促进作用。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社会主义与欧洲民主社会主义的不同点。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优越性。
2022-05-24更新 | 274次组卷 | 3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11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3 . 1979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讲话的背景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B.国家经济建设方略的调整
C.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构建D.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完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中,高度重视史料的征集和整理。经中共中央批准,19805月成立中央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在中央党史编审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编制党史资料   目录、组织撰写回忆录和交流党史资料   等工作。随后,各地成立了地方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领导当地党史资料   征集工作。此后,中央党史研究机构有所变化,党史资料   征集和整理工作一直是其重要职能之一。

——摘编自《中共档案文献征集》等

材料二   中央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成立后,会同有关各方征集、整理和出版了大量党史资料,如《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   丛书》,反映了党的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共一大”“秋收起义”“淮海战役”等。各地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也积极展开工作。中共天津市委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编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在天津早期传播》《战斗在天津的共产党人》等。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等

材料三   党史资料   的征集和整理,是一项严肃的、重要的工作。毛泽东同志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习近平同志说:“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党史资料   的征集和整理,为梳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依据,有利于党史的宣传、学习和教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充分吸收和利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党史资料   和新的研究成果。

——摘自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220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成立的历史背景;归纳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工作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党史资料征集和整理工作的成果及重要意义。
(3)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以此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2021-09-12更新 | 3009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京市从和平解放之日起就开始着手农业生产的恢复工作,建立了生产救灾办公室。1950年11月,北京市委提出畜力、农具互助合作之外,应“试办土地入股合作社”的设想,年底发动爱国增产运动。1952年,北京市召开第一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在推广农业信贷措施的同时,北京市还结合农贷大力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率先确定了先普遍推行牲口保险,重点试办棉花保险的方针。

——摘编自范明《新中国初期北京市农业政策述评》

材料二

图1 949-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变化                                                               图2 1949年-2019中国人均粮食粮食占有量

----据王宏广等《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过渡时期北京市农业政策的内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镇企业的前身是社队企业。根据有关资料,1949年前全国兼营“四坊”、“五匠”的,约有1000多万人。从1954年开始,农村专业手工业者或兼营手工业的农民都被整合进农业合作社,他们经营的手工业作坊成为社队企业的最早来源。当年毛泽东提出大办工业“几个并举”的方针,其中就包括农村工业化。1959年高峰时,全国农村办起工业企业70万个,总产值71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人民日报也积极宣传兴办社队企业的优势。195982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上呼吁,“目前人民公社直接所有的东西,如社办企业、社办事业、由公社支配的公积金和公益金等,还不很多,但是它们却代表着我国农村的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发展前途。”

——摘编自王铁成《社队企业兴起与乡村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832月初,邓小平到苏州和无锡等地视察,听到苏州已有不少社、队人均收入超过了800美元,他深受鼓舞。198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连续颁布三个文件,对农村发展社队(乡镇)企业给予支持,要求各地党委和政府“对乡镇企业要像对国有企业一样,一视同仁,给予必要的扶持”。从1984年开始,乡镇企业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势头。各类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联户办和户办企业更是大批量诞生。到1988年,企业个数达1888万个,从业人数达9546万人,总收入达4232亿元,4年间乡镇企业数平均每年增长52.8%,从业人数平均每年增长20.8%,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58.4%。

——摘编自萧冬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历史和机制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社队企业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作用。
(3)由材料中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农业发展情况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
公元年代前770—前221前221—220
耕地面积/万hm21533.33813.3
粮食单产(kg/hm2712.5825
粮食总产/亿kg102.7295.7
口粮总量/亿kg111.4208.8
粮食需求/亿kg123.7232.0
人口/万人32006000
人均占粮/kg320.5492.9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农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
8 . 1983年英国学者杰克·哥瑞参观了山东烟台桃村,在总结桃村致富的经验时指出,“把原来只为本村服务的面粉加工厂和服装厂,扩建成面向广大市场的厂子。把产品销到远方去。办旅馆、饭店、百货公司,发展面向社会的服务业。”关于桃村致富原因的表述,最合理的解释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动
C.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D.山东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政策推动
9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与时俱进的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程(狄)遇之。孝公于是布惠……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诸侯毕贺。……(秦)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积粟如丘山。

——引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实行国家垄断资本工业政策,建立了大量的政府企业机构,这些工业对民营工业的排挤是战时民营工业难以成长的重要原因。不过,在内战和恶性通胀等大环境下,到20世纪40年代末,无论是民营还是官营工业,都无一例外处于瘫痪或崩溃的状态。

1946年,在中国共产党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之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就已经开始。……到1952年年底,除了西藏等部分民族地区和台湾地区之外,全国农村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地改革既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变革。

——引自《中国经济史》编写组《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在功能定位上,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引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国实力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生动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的磅礴气势,结合所学,概括其布局特点。
(2)阅读材料二,概括20世纪40年代末民营工业“处于瘫痪或崩溃的状态”的原因。以解放区土地改革为例,扼要说明“土地改革既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变革”。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写出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向中国共产党确立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会议的名称,指出非公有制经济的“功能定位”。②"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回顾历史,写出1985年中共中央确定的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战略方针,扼要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重大意义。
2022-01-12更新 | 2677次组卷 | 15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
10 . 【新中国的钢铁事业】

材料一


年份钢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率%
1978317833.9
197934488.5
198859435.6
198961593.6
199171007.0
1992809414
1998115596.1
1999124267.5
2000128503.4
20011516318
20021823720.3
20042829127.2
20064226619.7
20074896615.9
——摘编自《1978年以来中国钢产量数据发展统计资料》

材料二



根据以上材料,对改革开放以来钢铁事业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运用具体史实对不同阶段钢铁事业发展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要求:阶段划分清晰,理由充分,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