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表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代表性旧址。


材料二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知,“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中国既要实现社会主义,也要完成现代化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且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

——据罗平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革命旧址所代表的历史时期革命,并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担负的主要革命任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实现“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在经济上进行的实践活动。
2 . 1956年夏,贵州省施秉县在制订生产计划时规定:妇女每月可少出工8~10天,并适当晚出早归;有5个劳动力的农户可留1人不出工。此举旨在
A.保障家庭的农副业生产B.缓和工业生产指标的压力
C.号召民众响应集体农耕D.落实男女权益平等的政策
3 . 1953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厉行节约、紧缩开支的号召,动员党政军民节约粮食。此后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和劳动生产竞赛普遍开展起来。至1958年初,全国积累资金高达900多亿元。据此可知当时
A.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粮食问题B.国民经济全面恢复任务艰巨
C.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协调发展D.节约运动推动了工业化建设
2022-03-03更新 | 257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02018年我国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变化表

1840年前后194919782018
原煤少量开采0.32亿吨6.18亿吨36.8亿吨
2万吨15.8万吨3178万吨11.33亿吨
原油无现代开采12万吨10405万吨18911万吨
发电量尚未使用43.08亿度2565.5亿度7.17万亿度

——摘编自《从三个历史节点看中国经济发展奇迹》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表中提取一个有关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理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5 .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还是一个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工业生产能力极为落后的农业大国。中央政府明确新中国确立的是苏联模式而非英、美模式的工业化道路。中央政府做出这样的选择主要是基于
A.国际局势的变动B.中国的基本制度和国际环境
C.借鉴苏联丰富的工业化经验D.国人摆脱落后局面的急迫心态
6 . 20世纪50年代苏联共向中国提供了高达66亿卢布的援助,相当于16.5亿美元。另外,在苏联的带领下,东欧各国向中国提供的技术设备援助共计30.8亿卢布(7.7亿美元),在能源、冶金、机械、化学和国防工业领域,陆续展开了“156项”重点工程。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行为
A.优化了中国工业的整体布局B.利于扩大中国企业经营自主权
C.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结构优化D.加速了新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2022-03-02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滦南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2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是中国人的百年夙愿。毛泽东思考工业化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1944年8月31日,毛泽东在写给博古的信中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民主革命的中心目的,就是从侵略者、地主、买办手下解放农民,建立近代工业社会。……毛泽东一度相信,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只有通过自由企业和外资援助才能做到”,“必须经历漫长的、民主管理的私人企业时期”。这正是他提出中国应当经历一个新民主主义阶段的主要依据。刘少奇则明确说,工业化要从轻工业开始。1948年12月25日,刘少奇在给华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做报告时说,“现在可以肯定地说,农业与轻工业是我们的重点”,“历史上的国家要从轻工业方面积累资本之后,才能建设重工业”。

——萧东连《荜路维艰》

材料二:1951年12月,毛泽东明确提出,完成国家工业化,“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要“用一切办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据宋劭文回忆,中央决定着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明确了“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主”的方针。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等新中国的领导人在关于国家的工业化道路选择上经历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选择产生的影响。
2022-02-19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要核定各户余粮,动员各户交售,同上亿户农民直接打交道,非常繁难。这样就产生了“把太多的小辫子梳成较少的大辫子”的必要。解决粮食紧张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加粮食生产,而粮食增产,当时认为靠小农经济潜力很小,靠在农业中实行大规模的机械化是工业发展以后的远景,在最近几年内依靠合作化并在合作化基础上适当进行技术改革。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1957年和1960年我国农工业生产对比表

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年代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5743.3%31.2%25.5%
196021.8%26.1%52.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特点带来的后果。
2022-02-1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重点高中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苏联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3倍。到1932年末,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28年的39.5%上升到53.4%,轻工业的比重则由60.5%下降至46.6%.五年计划虽然提高了国民收入水平,但人民的实际消费水平并未同步提高,农民的收入反而降低了。从192910月到193031日,集体化的农户数占总农户数的比例从7.6%猛增到56%.农业集体化运动是运用强制手段和“阶级斗争”方式进行的生产关系的变革,这场运动的结果使苏联构建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了斯大林所设计的国家统制型经济。1934-1938年,大量反对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的人被处理。清除了从老布尔什维克到年轻一代干部中可能构成对自己权力挑战的对象,特别是整肃了在十七大流露不满的代表和中央委员会,斯大林最终稳固了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登上了权力金字塔的顶端。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一五”计划期间的核心工程涵盖了国防工业、冶金工业、能源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等各个领域,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首先带来了对生活、生产资料的巨大需求,而国家的供给能力却严重不足。于是,从1953年开始,粮、棉、油等几十种农产品被陆续纳入到统购统销的范围之内。为了配合“一五”计划的实施,国家还对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平衡分配。与“一五”计划几乎同时进行的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不过在此期间,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造成了国家财政紧张。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也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

——摘编自董志凯、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建立的途径,并指出该模式在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上与苏联的不同点,并对新中国的“一五”计划做一评价。
2022-02-14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共和国70年的历程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科技创新发展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在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对华进行了大量的项目援助,分批派出千余名技术专家到中国进行指导,同时向中国各工业部门提供大量科技资料。

1978年以后,中国政府遵循“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进行技术创新。但科技发展仍存在诸多障碍,科技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上世纪90年代的“以市场换技术”虽然在短时间内使我国获得了一些技术资源,但是也使中国形成了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同时,大跨国公司的进入对当地市场构成了冲击,外资企业的垄断局面对本地企业产生了挤出效应,大大弱化了技术引进效果。特别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国内企业不得不直接与发达国家企业展开直接竞争,进一步突显了进行自主创新的紧迫性。

当前,科技创新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国家创新战略,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谋求在未来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最近几年,全球研发投入始终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各种创新资源主要流向空天地探测、人口健康、清洁能源等高科技领域,势必加速形成全球创新新格局。

——摘编自程磊《新中国70年科技创新发展:从技术模仿到自主创新》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建国初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国际因素。
(2)材料中“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策略得益于中共哪次会议的什么历史性决策?
(3)据材料概括上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我国加快科技自主创新的主要因素。
(4)科技创新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我们该如何应对?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