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1956年,《人民日报》报载:“目前根据工业、交通、建筑、地质和劳动等18个部统计,到今年年底止,工人技术学校将达到232所,在校学生将达到13万人。其中包括20种专业,一百几十种工种。”由此可知当时(     
A.工业化建设迫切需求人才B.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C.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推行D.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 .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第一个五年计划以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能源、原材料、机器制造为主,开展经济建设。至1957年,我国实施该计划取得了如图所示的伟大成就。这个计划的显著特点是(     
A.注重市场经济B.多种经济并存C.兼顾城乡差距D.优先发展重工业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年前,我国创办资本额在1万元以上的机器厂共29家,资本总额为4024千元。1912年至1927年,新设企业达63家,资本总额为5679千元。1902年设立的大隆厂,创办资本为1万余元,1925年左右其资本额增加到28万元。一些原来只局限在修理业务的机器厂此时也能仿造一些机器,如大隆机器厂所制造的传动装置,被很多纱厂采用,并逐步过渡到生产成套纺织机器。这一阶段,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的发展也超过了前一时期,从1912年开始,出现了诸如酸碱、涂料、西药等一些新兴化学工业门类。1912年至1927年,全国新设资本额在1万元以上的电厂有288家。然而,重工业落后、薄弱的局面未能根本改变。

——摘编自俞国等《如何看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材料二   “一五”计划的实施结果是,五年基本建设实际投资总额为550亿元,农林、水利等基本建设投资占8.2%,工业部门占56%(其中轻工业占15%,重工业占85%);农业年均增长速度为4.5%,工业年均增长速度为18%,其中轻工业年均增长12.9%,重工业年均增长25.4%。

——摘编自叶扬兵《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前期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时期工业建设的显著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4 . 从1953年起,报纸上的广告虽然保留着传达商业情报的职能,但只局限在产品信息、包装等范围内。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报纸上的个人消费品广告急剧减少,仅剩下生产资料、文化书籍等广告。这体现出这一时期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巩固B.社会勤俭节约意识增强
C.“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D.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表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代表性旧址。


材料二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知,“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中国既要实现社会主义,也要完成现代化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且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

——据罗平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革命旧址所代表的历史时期革命,并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担负的主要革命任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实现“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在经济上进行的实践活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02018年我国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变化表

1840年前后194919782018
原煤少量开采0.32亿吨6.18亿吨36.8亿吨
2万吨15.8万吨3178万吨11.33亿吨
原油无现代开采12万吨10405万吨18911万吨
发电量尚未使用43.08亿度2565.5亿度7.17万亿度

——摘编自《从三个历史节点看中国经济发展奇迹》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表中提取一个有关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理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拉开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步伐。为了打破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恶意封锁,把落后的农业大国迅速建设成为可在一定程度上拥有现代化水平的工业经济的新中国,苏联等东欧国家伸出了援助之手。此时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安排落实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工业项目,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和改造重工业,既加强国防建设,又增加各种农副产品和工业品的生产,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摘编自钱津《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

材料二   1978年以后,党和国家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成功方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调整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规避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环境污染与高能耗等问题。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统筹兼顾,处理好工业化建设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重要关系。飞速发展的工业化使中国由一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国蜕变为世界工业大国和制造业大国。

——摘编自徐坤、王智《新中国七十年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智慧”》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特点及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历史作用。
8 . 20世纪50年代初,上海松江五十万农民开始常年学文化,他们每年的学习计划分“三个阶段”(春耕、夏锄、秋收)进行,春耕时可结合生产小组分散学习;铲完地挂锄时,又可集中学习和进行考试及奖励学习模范;秋收时再分散;还制定了在雨天可临时集中学习的方案。这一做法
A.适应了国家工业发展的需要B.推动了当地的社会主义改造
C.体现出扫盲教育具有灵活性D.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
9 . 1957年,外国专家沙博理参观西安时,获悉城市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到150万。在访问已建成的六家国营纺织厂中的一家时,他得知“该厂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他由此感到这座古城“重新兴盛起来了”。这说明
A.“一五”计划初步改变社会面貌B.西安成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建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021-10-07更新 | 5415次组卷 | 58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10 . 从1953年开始,地质、煤田、建材等部门在河南相继建立了地质勘探队,在1953-1958年上半年期间,对平顶山、焦作、鹤壁、宜洛煤田的部分井田进行了勘探,对禹州、汝州、新密煤田也作了一些工作,共提交煤工业储量近20亿吨。这是为了
A.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
C.突出河南经济领先的地位D.顺应“一五”计划建设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