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大改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以下是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018-03-01更新 | 782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通过坐标的方式,以生产力发展为横轴,经济体制演变为纵轴,将古代自然经济、原始工业化经济、计划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四种经济类型定位。下面坐标属于计划经济的位置是
A.A
B.B
C.C
D.D
2018-01-29更新 | 411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文综)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两方面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一化三改”的内容。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1956年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主要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是哪三个方面的改造。概括“三改”的历史意义。
2017-10-19更新 | 611次组卷 | 30卷引用:【省级联考】山东省2017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5 .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推行了公私合营
D.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7-08-22更新 | 860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苏省2020年高三1月学业水平测试合格考历史全真模拟卷(一)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017-07-23更新 | 247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广宁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学业水平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我国某一时期经济领域所有制结构情况。符合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
所有制形式合作社经济国营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所占比例55%33%8%3%1%
A.土地改革运动
B.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改革开放
2017-06-15更新 | 209次组卷 | 13卷引用:浙江省2021-2022年高二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三)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1953年,中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农业改造的主要特征是
A.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
C.发展小农经济
D.实行生产责任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