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大改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2018年中国粮食生产情况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材料二   1949年国家粮食管理局成立,加强了对粮食的管控。1953年为配合工业化之需求,实行粮食等产品统购统销,进行计划收购和计划销售。1958-1962年,国家对统购统销制度进行改进,普遍实行定量配给制,以粮油票来供应粮油。“文革”时期,粮食供应问题再度恶化。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在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同时,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开始逐渐恢复粮食贸易市场,实行多渠道的粮食经营策略,粮食产量回升,但财政补贴日益加重。1993年起,粮票制度被废除,全国的粮食统销制度被取消,并且逐步开放粮价。我国加入WTO后,使得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摘编自何思源《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49~2018年我国粮食生产总体发展趋势并分别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变迁及其影响。
2 . 如表所示为1954年浙江省个体手工业产值情况,这反映出当时(     
1954年浙江个体手工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占比同比变化情况
下降9.15%
食品部门中的个体产值占比纺织部门中的个体产值占比
下降15.39%下降14.81%
食用油脂豆粉制品棉布缧丝
下降34.27%下降22.87%下降34%下降43.38%

A.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趋势B.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启动
C.所有制结构变革的趋势D.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趋缓
2022-08-11更新 | 27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检测)-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从1950年起我国在农村广泛推行代耕制度,即军烈属家庭缺乏劳动力或没有劳动力,由政府出物资请人代为耕种。1956年,农村的代排制度逐渐取消,开始推行优待劳动日制度,即给予军、烈属家庭一部分劳动日补偿以保障其生活水平不低于一般家庭。这种变化(     
A.反映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B.提高了军、烈属的优待标准
C.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D.适应了城市化的发展需求
2022-07-29更新 | 1328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观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一五"计划期间,陈云曾提出农业合作化是提高农业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途径,他认为合作化比单干具有规模效益,合作化是花钱少,收效快的增产办法,由此可知,陈云认为农业合作化(     
A.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B.是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C.利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土改基础上我国农村呈现出汪洋大海似的小农经济……因而,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要求来看,土地改革远非最终解决了土地问题……认为应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地引导农民走互相合作的道路。下列关于我国进行农业合作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土地改革推动农村的生产规模扩大
C.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需求D.土地改革使农村建立起土地公有制
2022-06-30更新 | 61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观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56年初,一份关于初级合作社组织方案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采纳,该方案明确规定要为妇女保留一定比例的领导席位,要求对产后妇女采取保护措施,呼吁要在农忙季节建立托儿设施,保证男女同工同酬。该方案意在
A.打破传统伦理秩序B.推进农业集体化
C.突破男尊女卑观念D.保障妇女的权益
2022-06-04更新 | 757次组卷 | 8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观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7 . 下面是20世纪50年代的宣传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1《学习红军长征的战斗精神,征服自然,建设我们的祖国》(1953年)

2《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1955年)

3《第一个五年计划》(1955年)

4《农业合作社生产水平步步高》(1956年)

5《庆祝社会主义改造伟大胜利》(1956年)

宣传图片是一种文化记忆,承载着特定的时代信息。试对以上图片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作出解释。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是世界合作社组织的发源地之一。1862年赖夫艾森采取互助原则,创办以农民为本位,解决农业资金问题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安森豪信贷协会。协会不要求成员入股投资,运营的盈余作为共同财产进行积累而不做红利分配。1872年信用社建立了“莱茵农业合作银行”,不仅可以平衡各家信用社的资金短缺,而且成为了信用社的商品购买中心。除此以外,赖夫艾森还建立了阿尔米纳农业保险公司。1877年赖夫艾森又创建了农村合作社权益保障联合会,通过定期对信用社的工作和经济审计来监督其运营。信用社的发展也得到了德国政府的重视以及财政支持。1889年德国《合作社法》修订实施,进一步推动了信用社的发展。1930年,赖夫艾森组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合作社联盟,并一直发展至今。

——摘编自孙婷《德国的农业合作社》等

材料二   19515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在原来革命根据地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信用社。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农村信用社快速在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其它省、市普遍建立起来。到1957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88368家。这一时期的信用社,资本金由农民入股,经营管理人员由社员选举,信贷活动为社员的生产生活服务,基本上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对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李明贤《新中国60年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赖夫艾森信用合作社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农村信用社建立的背景,并结合上述材料,比较中德农村信用社的差异。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当代中国农村金融建设的启示。
2022-03-03更新 | 171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2)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9 . 我国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采取了以下办法:第一步,号召农民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第二步,号召农民组织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步,依据同样自愿和互利的原则,组织大型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这表明社会主义改造(       
A.巩固发展小农经济B.循序渐进变私为公
C.消灭剥削实现平等D.恢复经济稳固政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柳青的《创业史》中有以下情节:“市集上都在谈论几处黑板报上用红粉笔标题的大消息:本区的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灯塔农业社成立了。”小说中提到的这—事件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B.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D.扩大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