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大改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由邓子恢主持修订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该章程规定:“为了照顾社员种植蔬菜或者别的园艺作物的需要,应该允许社员有小块的自留地”,并规定“每口人所留的土地至多不能超过全村每口人所有土地的平均数的百分之五”。这些规定(     
A.适应了当时农村经济发展需求B.说明农业市场化得到中央的认可
C.表明社会主义体系的日渐完善D.印证了农村经济调整效果的初显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思想革命与经济生活的革进在表现的方式上完全不同。经济的变动如果是革命性的,则必然影响到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思想革命则不然,它乃是少数杰出思想家的事。当然,少数思想家能进行思想革命亦并非完全依靠他们的智慧;换言之,思想的革新不是完全由孤立的思考产生的,它同时也是思想家吸收并提炼他人的生活经验的结果。

——摘编自余英时《工业文明之思想基础》


就上述材料中的全部或部分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进行阐述。(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表达清晰)
3 .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计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部分五年
规划(计划)
重大事件及成就
一五计划
(1953—1957)
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8%,农业总产值完成原计划101%。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 年,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二五计划
(1958- 1962)
国民经济比例失衡;国民经济增长最低-31%,最高32.2%,平均0.65%。1960年9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六五计划
(1981—1985)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出口额在世界的位次由1980年的第28位上升到1984年的第10位。1982 年中共十二大召开,提出了“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战略;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八五计划
(1991—1995)
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增速最快,波动最小的时期。199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2 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1992 年10月,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十一五规划
(2006—2010)
由此进入“五年规划”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 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2006 年1月1日,全面取消农业税。2008 年8月举办北京奥运会。
十三五规划
(2016—2020)
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5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累计与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外交思想。

——根据共产党网《图解新中国历次五年规划(计划)》整理


综合以上材料,从经济或政治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提取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准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