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大改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苏联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3倍。到1932年末,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28年的39.5%上升到53.4%,轻工业的比重则由60.5%下降至46.6%。五年计划虽然提高了国民收入水平,但人民的实际消费水平并未同步提高,农民的收入反而降低了。从1929年10月到1930年3月1日,集体化的农户教占总农户数的比例从7.6%猛增到56%。农业集体化运动是运用强制手段和“阶级斗争”方式进行的生产关系的变革,这场运动的结果使苏联构建起完整的“计划经济”制,确立了斯大林所设计的国家统制型经济。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一五”计划期间的核心工程涵盖了国防工业、冶金工业、能源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等各个领域,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首先带来了对生活、生产资料的巨大需求,而国家的供给能力却严重不足。于是,从1953年开始,粮、棉、油等几十种农产品被陆续纳入到统购统销的范围之内。为了配合“一五”计划的实施,国家还对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平衡分配。与“一五”计划几乎同时进行的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

——摘编自董志凯、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建立的途径,并指出该模式在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性中国在过渡时期经济建设上的特点,并指出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改造的简况表,这可以说明当时我国
类别改造方式效果
农业互助组、初级合作杜、高级合作杜1956年,75%的农户都增加了收入
手工业初级形式生产小组、中级形式的供销生产社、高级形式的生产合作社1956年,手工业产值由1952年的2.55忆元增加到74.27亿元
资本主义工商业经销、代销、公私合营.赎买1956年,公私合营工业的总产值比1955年这些企业的总产值增加32%
A.农业改造的方式和效果与苏联相似
B.生产方式的调整彻底消灭了剥削制度
C.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促进经济发展
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存在过急行为
3 . 有学者评论建国初期的某经济政策:“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材料中的‘退出通道’
A.建立了私营经济体系B.实现了生产关系变革
C.导致了浮夸风的出现D.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
4 . 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初级社、高级社竟相发展,已经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比总农户的96.3%。这是因为新中国实行
A.农业合作化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0-08-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疫情后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中央政府
A.实施“一五”计划B.变革生产关系
C.开展“大跃进”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
2020-06-0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为1954年2月画家潘韵的美术作品《春之晨》。这一作品,反映了当时我国

A.农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B.农业合作化运动蓬勃开展
C.国民经济调整成效突出D.人民公社化运动正在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我国通过统购、统销制度对农产品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过程实行计划管理(如下图所示),并在各个环节上推行具体措施向社会灌输国家意识该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进一步提高农业商品化程度
D.获取国家工业化建设经济资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55年,毛泽东指出:“农民的出路主要还在农村,他们可组织起来,向一切可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与广度进军。”毛泽东此番话意在鼓励农民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C.成立农村人民公社D.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