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大改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革命,泛指重大变革,是历史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材料一   1688年,应议会之邀,荷兰执政威廉三世率军队来到英国,成为英国国王。这场不流血的革命成为英国近代第一次历史性革命。革命后的新政权“依法保护私产”“奖出限入、拓展海外利益”,为后来大机器生产的出现提供了条件。18世纪后半期,英国近代第二次历史性革命悄然来临,使英国站在了世界工业文明的领跑线上。

——摘编自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19174月,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他分析了俄国的具体国情,认为在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没有被广泛动员的情况下,俄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这个阶段的革命仅仅是从形式上结束了君主专制,并没有使人民得到土地与和平;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手中。因此,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人把立足点从城市转入农村,开展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最后占领城市,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这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革命道路。1953年以来,共产党人又走上了一条社会主义革命之路,改造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共产党人开创的两条革命道路,吸纳了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探索救亡图存的宝贵经验,成为民族复兴的起点。

——摘编自方莉《中国现代化探索中的“道路自信”与“理论自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两次“历史性革命”的名称,并简析二者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917年俄国两个阶段革命的不同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指出“共产党人开创的两条革命道路”的内容。
2021-08-2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吃饭问题,实质上是农业和农民问题。旧中国长期不能解决的社会根源在于根深蒂固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分配关系,以及与此并存的分散的小农生产方式。为此,共产党在取得革命胜利后,迅速有效地开展了农村生产关系的一系列大变革。到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就达3278亿斤,比1949年的2162亿斤增加了48.8%;棉花产量2607万担,比1949年的889万担增加了193.4%。到1957年,全国粮食产量达3910亿斤,棉花产量达3280万担,分别比1952年增长20%、26%.

——摘编自姜传岗、吕明伟《新中国是如何解决人民吃饭问题的》

材料二1931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份农村地区调查报告表明:营养不足的儿童,平均每年增加25%。德国作家如此描写当时的美国:“美国农民的人口,约占全国1/4,即有3000万人民,敞衣恶食,无力付债息,更无购买的力量。”19333月,罗斯福说,“挽救农业的办法”“对我国经济的复兴具有明确、肯定的重要性”。通过农业法的实施,美国农业净收入,从1932年的192800万美元,增至1935年的460500万美元。农业品价格与农民购买制造品所付价格之比,从1932年的58%增至1935年的88%。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促进农业发展及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挽救农业的举措。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与罗斯福时期农业举措的不同之处及共同特征。
2021-06-15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