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大改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思想革命与经济生活的革进在表现的方式上完全不同。经济的变动如果是革命性的,则必然影响到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思想革命则不然,它乃是少数杰出思想家的事。当然,少数思想家能进行思想革命亦并非完全依靠他们的智慧;换言之,思想的革新不是完全由孤立的思考产生的,它同时也是思想家吸收并提炼他人的生活经验的结果。

——摘编自余英时《工业文明之思想基础》


就上述材料中的全部或部分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进行阐述。(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表达清晰)
2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企业登记管理制度在服务大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49年至1952年,企业登记管理工作主要围绕没收官僚资本、清查敌伪财产、扶持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重新登记发证、协调公私关系、严格规范经营范围、稳定市场物价等方面展开。1953年至1956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登记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对在流通领域中从事粮、棉、油、布等重要行业经营活动的私营企业,停止办理开业登记;对其他一些私营工商业和在整顿中不合格的企业,在登记机关的指导下,进行了关、迁、并、转。1978年以来,企业登记管理工作逐步恢复。2013年12月,《公司法》再次修订,废除了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取消了验资要求和证明。由于放宽了对公司注册资本的限制,国内有的地方出现了“1元公司”和将新注册企业的出资年限设定为100年的现象。

——摘编自施天涛《公司资本制度改革:解读与辨析》等


(1)概括1949-1956年我国私营企业管理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谈谈你从私营企业登记管理制度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2022-04-21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建议以国家资本主义为将资本主义工业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使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分三个阶段逐步完成。1953年前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主要表现为工业中的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托经销代销。自1954年1月起,国家开始重,点发展公私合营这种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在公私合营企业中,国家同资本家的合作深入企业内部,企业的生产关系由原来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变为国家和资本家共同占有。1955年11月起,中共中央作出逐业、分期分批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决定,这样,企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使用、管理和支配。

——摘编自齐鹏飞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明了国企改革的方向,并在四川选定了100家企业进行扩权试点。1979年,国务院对试,点企业在经营权方面做出了调整,如在生产上可以一方面进行适当的选择品种结构,一方面进行适当的计划外生产,试制新产品、价格可浮动;同时在分配体制上变“企业基金”(企业可从年工资总额中提取5%用于福利和奖励)为“利润留成”,从而实现企业激励,提升积极性。国务院的文件下达后,试点范围迅速扩大,到1980年底发展为6000多家,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16%。

——摘编自李莉佳《国企改革与政府职能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初期在工业企业领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后中国国企改革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2年某农业生产合作社试行短期包工制,先逐步实行临时包工,即在某一件农事活动上,定出每亩地所需工作数量和质量的标准,将全社土地分给各生产组按此标准完成。1953年实行季节包工制;1954年根据前两年包工取得的经验,进一步实行常年包工包产制,把全年每亩地的各项工作分别规定统一的标准,再按各生产组劳力、技术等情况,将全社土地分配给各生产组完成全年任务。这些举措意在
A.开启全国土地改革运动的序幕B.促进农业高级合作社迅猛发展
C.扩大农民个体生产经营自主权D.改变束缚农业生产力的旧体制
2022-04-02更新 | 39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5年11月,国务院发布《监察部组织简则》规定监察部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合作社实施监督。这一规定
A.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B.促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确保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D.适应了“三大改造”的建设需求
2022-03-30更新 | 186次组卷 | 3卷引用:二轮拔高卷6-【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54年开始,全国兴起办初级社的高潮。3月为9.5万个,夏季到了11.3万个,年末高达49.7万多个,比1953年增长33倍,同时,全国已建成高级社201个。这表明
A.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建设B.新民主主义经济得到了巩固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D.农业生产关系发生剧烈变动
7 . 1956年夏,贵州省施秉县在制订生产计划时规定:妇女每月可少出工8~10天,并适当晚出早归;有5个劳动力的农户可留1人不出工。此举旨在
A.保障家庭的农副业生产B.缓和工业生产指标的压力
C.号召民众响应集体农耕D.落实男女权益平等的政策
8 . 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绝大多数村庄都有一至两个高级合作社,它们成为乡村生活的新中心,开展植树造林、照顾老人、改善当地医疗条件、推广水泵或新式耕犁、推动扫盲等工作。这说明高级合作社的成立
A.标志着工业化建设的开端B.促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C.宣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2022-01-1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新中国成立初期,“平均每个农户只有0.6头耕牛,就大多数农户来说,从事独立的家庭经营尚感困难”。基于此,我国
A.开展了土地革命B.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C.成立了人民公社D.采取包干到户形式
10 . 被誉为“企业大王”的刘洪生,1930年在上海创办彰化毛纺织厂。1954年该厂改名为中国毛纺织厂。在庆祝会上,有人高呼:“资产阶级20年来剥削工人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赢得人们的热烈掌声。这一史实反映的是新中国
A.合理调整工商业B.打击不法资本家
C.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